《望海潮》同步练习3
- 资源简介:
约8700字。
第一单元
4.1《望海潮》
1.(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堤沙(dī) 千骑(qí) 都门(dōu)
B.凝噎(yē) 暮霭(ǎi) 老叟(sōu) 罗绮(qǐ)
C.重湖(chóng) 叠𪩘(yǎn) 嬉嬉(xī) 骤雨(zhòu)
D.箫鼓(xiāo) 珠玑(jī) 参差(cān) 羌管(qiāng)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A.“都”应读dū;
B.“叟”应读sǒu;
D.“参”应读cēn。
故选C。
2.(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者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错误。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故选C。
3.(2022秋•高二课前预习)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朝,形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故又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九字以下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陈亮等。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错。秦观和周邦彦以婉约见长。
故选D。
4.(2022秋•福建宁德•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