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22 14:31: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910字。

  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
  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
  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
  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
  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乳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
  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
  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
  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选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
  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深刻地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都立足于救世,相互补充,互为辩证。
  B.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
  C. 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
  D. 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道文化二者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
  C. 仁、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 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
  D. 儒道互补、彻底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人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   )
  A.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避趋之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作为当代知识青年,你认为应该如何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张冠李戴。材料二第四段“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是儒家思想,不是道家思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彻底解决了”曲解文意。材料二最后一段“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只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  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