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专项训练5
- 资源简介:
约41290字。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记(节选)
阿来
地震发生的日子是5月12日。之前,阿巴已经和村里各家各户商量好这一年祭祖先的日子——5月15日。那时,地里的小麦已经锄过了二遍草,又施了一道帮助小麦抽穗扬花的化肥。玉米出苗后,也锄过了头遍草。果园里近年引种的叫车厘子的樱桃已经泛红。男人们坐在村前的石碉前,讨论要不要把村里在外面打工的人、在外面上学的人都召回村来。
没等日子到来,地震爆发了。道路断了,电线断了,建在山前的手机通信塔也歪着身子,余震每来一次,就摇晃着发出瘆人的吱嘎声。
震后第一天,从乡政府冲上山来一个副乡长。他居然没有被满山滚石砸死,也算是个奇迹。当天夜里,又从县政府来了一个干部。他的头上包扎着绷带,那是一个胡乱缠上的急救包。有人扑上去抓住县里来的干部拼命摇晃:怎么就只来了你一个人?!干部说:县城也一样遭灾了啊,县里要优先恢复通信,抢通道路啊!
县里来的干部就是仁钦。他脑袋上缠着绷带,浮肿的脸上满是泥土。他的两只鞋都破了,乌黑的脚趾头露在外面,走路一瘸一拐。云中村惊魂未定的乡亲没有人认出他来。他的亲舅舅阿巴也没有认出他来。
到底是县里来的干部,他把一窝蜂扑在废墟上的人员分了组,身体壮的挖掘,其他人传递那些挖掘出来的石头和木料。三个小组在有人呼救的废墟上同时展开。速度果真加快了一些。先他到达却六神无主的副乡长也镇定下来。几年后,这些事会变成玩笑话。当年的副乡长洛伍对仁钦说:妈的,你一个县里的毛头副科员,刚参加工作,就敢指挥我堂堂副乡长!
仁钦确实毫不客气地指挥了他。当时副乡长真是乱了方寸。仁钦让他休息一下。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喊:这种情况,我怎么能休息?!
那我请你去把挖出来的粮食和肉集中起来,组织人做饭!让大家吃顿热的!
那是震后第三天,全云中村幸存的人才集中起来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饱饭。大家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县里来的干部,还从背包里拿出酒精、消炎药粉、绷带,好歹把伤员们的伤简单处理一下。这对大家也是一种安抚。
那天,大家吃了一顿饱饭。即便是废墟下还有人,还有活着的人,但两天没有合眼的人们,端着饭碗就睡着了。他们的脸松弛了,露出近乎幸福的表情。几乎就是幸福的表情。
他们的头顶上,阴云正在急急地散开,天空现出了明亮的蓝色。阳光重新照亮大地。云中村的人都睡着了,太阳照亮的这个伤痕累累的世界寂静无声。没有人看见重现的蓝天,没有人看见阳光把整个世界重新照亮。
是直升机声把云中村的人惊醒的。直升机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有人惊呼:余震来了!直升机声那么响,人的惊叫声那么撕心裂肺。
直升机降落了。云中村人脸容悲戚,衣衫破碎,向着直升机奔跑而去。两个干部流着泪水,奔向从飞机上下来的解放军:云中村有救了!乡亲们,云中村得救了!
直升机运来了解放军,运走了伤势最重的伤员。直升
……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钦到达云中村时,亲舅舅阿巴和乡亲都没认出他,这是因为灾情严重,混乱惊慌的情形之下没人注意到他。
B.一顿热腾腾的饱饭给灾民带来“幸福”,“近乎”呈现暂得放松的状态,“几乎就是”更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
C.灾民睡着后,阴云“急急散开”,蓝天、阳光“重现”等,都预示着新的希望,为下文直升机的到来做铺垫。
D.作为儿子的仁钦沉默、克制,与作为干部的表现迥然不同。浑身颤抖、填写表格等细节传达了他无声的哀痛。
2.关于文中与直升机到灾区救援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升机声被误认为是余震到来,引发村人撕心裂肺的惊呼,真实反映出震灾给村人带来的巨大伤害。
B.铺排式的“运来”,直观展现直升机救援的物资之全、力度之大,也体现小说叙述语言的诗化特点。
C.连用两个“从来没有”意在表现云中村的偏僻落后,连用两个“极度”则写出村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D.画线句照应前文,补充仁钦赴村途中的遭遇,丰富其形象。后文“我们的仁钦”表达村人的惊喜与自豪。
3.小说中副乡长形象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4.第一段如果只保留“地震发生的日子是5月12日”并不影响后文情节发展,你认为能否删去该段其它内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