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6100字。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
编订 : 李 健
一、整体感知
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寄寓了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包含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为下面的抒情创造气氛。
1、词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 , ”。
2、落日和秋风向来是悲哀的景色,但是词人却在悲哀的景色中写出不悲哀的词意的句子是“ , ”。
词的下片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3、词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 , ”。
4、词中“ , ,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文本赏析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2、“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一句情景是怎样结合的?
3、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
4、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5、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