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24(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12 12:29: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19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196.docx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227.docx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228.docx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95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较之世界其他民族,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完备,地位独特,是其他民族家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家训是中华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也称家诫、家规,族规、族训等等,主要是父祖长辈对家人和子孙的训示教诲。家训的基本载体有两类:一是由族长或家长撰写、制定,有较强的教化意义和规范作用的族训或家教文献;二是对家人子弟进行的家庭教化、训诫活动。前者是文本,后者是教化活动实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彼此为用。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只不过有些以文本传承,有些则是言传身教的。家训既是居家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
  中国家训教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文王临终前给武王的《保训》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此后经过历代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更是卷帙浩繁。从家训的作者看,既有君王帝后、达官显宦、硕儒士绅,也有农夫商贾、普通百姓。从家训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家长治家处世的经验传授,也有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之谈;既有历代先贤大儒教导语录的汇编,也有名人模范事迹、美德懿行的辑录。
  家训包括家训文献、家训教化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文化样态等,其中每个组成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丰富。仅就文献形式的家训文化而言,按照内容就可以分为家训专篇、诗词歌诀、家训书札、谱牒家训,家礼家仪等;物质形态的家训文化就有民居建筑、庭院设计、雕塑石刻、楹联匾额等。虽然传统家训内容极其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为人处世、教子立身展开。就睦亲治家而言,既有父子、夫妇、兄弟谨守礼法的居家之道,也有持家谨严、勤俭睦邻的治家之法。就为人处世而言,大致包含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理念,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识。就教子立身而言,主要包括涵养爱心、励志勉学、洁身自好、自立于世、奉公清廉、笃守名节、勤谨政事等规范和教化内容。
  (摘编自陈延斌、陈姝瑾《中国传统家文化:地位,内涵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家训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比如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长老训教是后世家训的直接泉源。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休,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原因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努力探寻的。
  多元主体在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中起主导、引领作
  ……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96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谓“长生不老药”,实际上就是抗衰老药,因为只有抗衰老,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长生不老”这四个字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不老”(不衰老),才有可能“长生”(长寿)。为什么只有不老才能长生呢?这是因为:由于衰老,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约减低0.5%~1.0%;60岁左右,各器官功能就要降低30%~60%。因此,在8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除少数衰老速度特别慢的人外)各器官的功能已降至难以继续生存的水平。也就是说,此时大部分器官已到达衰竭的地步,此时就面临老死(国表老而死)的威胁。因此,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表老,即使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难以突破85岁。
  (摘自王永雁、田清涞、马瑾瑜《人类衰老学》)
  材料二:
  现在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长寿命这方面,并且至少做到了在动物上可以延长寿命。但这些被延长的寿命是不是都是健康的呢?实际上目前还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要去研究 健康衰老。
  如何研究健康衰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想去研究健康衰老,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研究呢?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有一些人很早就成为“中年油腻男”,有些还像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同龄之间衰老的差异是如此巨大。
  人的衰老速度存在个体差异
  在认知方面,我们也有间接或直接经验。有些人会衰老得很快,如上图所示,他们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会出现急剧的衰老现象,然后不少人很快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但还有一部分人能够终生保持很高的认知水平,越活越精神。这些健康老人的存在,使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健康衰老。那么健康衰老的老人是因为运气好、生活习惯好,还是因为有基国方面的因素?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假如能够把这些因素都找出来,那么对于实现健康衰老来说将会是非常好的帮助。
  (摘自蔡时青《人类衰老之谜》)
  材料三: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保健水平的提高,据联合国2008年做出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世界人均寿命会超过70岁,而发达国家会超过80岁。而仅仅在半个世纪之前,即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人均寿命还只有55岁左右,发达国家也没有超过70岁。
  ……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227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我国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国家。
  21世纪初,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立项,中国人意识到向另一颗星球进发的时代正在到来。2010年,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2016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正式立项。2016年8月,我国首次公布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2020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命名规则也透露出,火星探测只是中国未来将要进行的行星探测的起点,其他行星也将迎来中国的“客人”。
  自1960年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开始,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代表了目前火星探测的四种主要类型,中国的任务是环绕、着陆和巡视,一次实现三个目标,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时前所未有的。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经过近6个半月的飞行,“天问一号”经过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成为中国首颗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2021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首辆火星车注命名为“祝融”。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所谓“死亡八分钟”。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轨道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的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接下来,就是堪称生死考验的“死亡八分钟”。着陆巡视器先后经历了三个减速阶段——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动力减速段,之后进入悬停避障段,在距离表面100米高度处将速度减为0,达到悬停状态,同时避开下面的障碍物;最后,着陆巡视器在缓速下降段中依靠着陆支架降落在火星表面。在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轨道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通信中继。
  (取材自鞠强的《通往火星的旅程》)
  注:火星车:全称火星漫游车。人类发射的在火星表面行驶并进行考察的一种车辆。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21年4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是历史上第一架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飞行的动力受控飞行器。与一般被送往其他星球的探测器不同,机智号本身没有搭载科学仪器,不承担
  ……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228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