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诊断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3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诊断试题
高一语文
2023.2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摘编自《差序格局》)
【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每个团体界线不明显。
B. 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静态的社会结构。
C. 亲属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
D. 亲属关系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不同。
B. 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
C. 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特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
D. 某些西方国家当前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根本原因是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
3. 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上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
B. 材料一中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
C. 材料二中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内容。
D. 材料三中运用类比论证,以朋友间抢着回账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
4. 《乡土中国》中,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中,与“法理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男女求同”“司法诉讼体系”对应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5. 有人说,如今“乡土中国”正在被“城乡中国”取代;有人说,当今中国依然是“乡土”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静的产院(节选)
茹志鹃
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
“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