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53(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5份打包 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89.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90.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9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92.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9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89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帧帧创作,秒秒____________,展现了“唯美中国风”。在第一集《虾》开头,“虾”被____________了动态感,仿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让观者走进了那个“水草青青的世界”。
该片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____________,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
《美术里的中国》为观众带来一场美术经典的视觉盛宴,____________在历史的求索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雕饰 给予 横行霸道 还
B.雕琢 给予 暴虐无道 并
C.雕饰 赋予 暴虐无道 还
D.雕琢 赋予 横行霸道 并
2.有网友用“美艺记录中国,丹心拥抱民族”评述《美术里的中国》,请仿照这一评语的句式,另写一则评语来评述这部纪录片。(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人民”一词共出现五次,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 )。村庄倚靠狮子山,坐北朝南,一百多栋徽派古民房、祠堂、店铺沿檀干溪错落分布。溪水涓流,穿村而过,世世代代滋养两岸淳朴的人们。村外良田千亩,湖光山色。村口桥、堰、亭、庙掩映在古树林里,若隐若现,一派桃源秘境入口的清丽景象。村中徽派建筑 ,紧密相连,欹正相成。青石板巷,高墙飞檐,幽静隐秘,古意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90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批评秦始皇说:“天假其私,以济天下之大公。”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筑万里长城,种种伟绩,无非是出于 ① ,替万代子孙作打算,但是从全部历史进程来看,秦始皇毕竟做了些对全中国全民族有利的事业,而他主观上所怀抱的私心却成了未能满足的幻梦。所以在王船山眼中,那一世之雄、 ② 的秦始皇,也不过成了天道的工具、命运的玩物。小己的私心,敌不住天道的公正;个人的小智,比不上宇宙的大智;独夫的武力,胜不过历史的命运。秦始皇的一切私心,私智,私力,皆被那无声无息、施无言之教的“天”,利用来作“济天下之大公”的手段与工具。因此,王船山的这种说法,不仅可提供给我们对于目前这天翻地覆、 ③ 的世界大变局一个新的超脱的看法,并且也给我们一个很健全的宇宙观。王船山这句话中“天”的概念,最难理解。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还是盲目的命运就是信仰宗教的人和相信宿命论的人的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还是采取宋儒“天者理也”的说法,将“天”解释为支配自然与人事的天理天道,也许较合王船山的本意。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9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龙山育秀林,大岭迎旭日,二泉映明月,行髻靓美妆”,这是陂头村自然风光,也特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延续一方文脉、人与树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生态好,人也生活得更好。所以,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就融入了村民的血脉中。不少超过300年的古树,就在这里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枝繁叶茂, ① 。
后龙山古树是陂头村繁盛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如同一位长者,见证着陂头人修祠堂、勤劳作、享生活,并且 ② 与困难作斗争的英雄历史。
古树见证了历史,本身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当年,村里有近7000棵果树被日寇砍伐,用于烧炭。在后龙山上,一棵被日本人破坏的老格木,树头的受损痕迹如今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当时的苦难。
然而,就在伤痕旁,老格木顽强生长的枝条已超过十米,向天空伸展,生机盎然。
在村民看来,老格木的坚韧品质正如其别名一样:铁木, ③ ,受尽打压,依然能破土重生,激励陂头村民面对困境不畏艰难、奋起向上。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① ② 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92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礼》之新疏的礼图具有一观就一目了然、一用则文意清晰可见的“图像”特质。“礼,履也”,礼之内涵重在践行。礼图可谓“政治、社会、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冗繁的《周礼图》《仪礼图》被司马光、朱熹等 ① ,编成简洁易懂的《书仪》《家礼》。这类居家礼仪规范得到广泛推广。时至今日,此类规范依然是一些地方家风、村风、社风的圭臬。
礼图文献的影响力由古至今 ② ,且远播周边国家。当前,日本等国的礼图汉籍及具体礼仪依然带有中国礼图文献和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礼图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域外汉籍的整理,如钱宗武教授所言,“更能厘清汉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脉络,发掘出双方文化的共性因子与异质元素,通过中外文化对话,激活对话对象的历史记忆,提升对话己方的文化自信”。
礼图作为承载六经之本的重要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不可缺失的文献依据与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礼图及礼图学研究,是深刻体认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 的前提条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空间站基本构型最后一个舱体——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实验舱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______。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空间站三大舱体——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飞向太空,三者即将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为航天员打造一个“三室两厅”的新世界。
此次发射的梦天实验舱,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个实验舱。先后发射的“问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93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影片《长津湖》以爱的视角升华英雄,鞭辟入里地诠释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深刻内涵。影片没有将英雄“脸谱化”“超人化”,而是以情感主线将他们刻画得______。
连长伍千里的梦想是替弟弟把仗都打了,让他过上盖新房、耕田地、娶媳妇的好日子;七连的战士在出征的火车上惊叹于万里长城沐浴霞光、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盛景;老排长雷睢生临死前唱起家乡的沂蒙小调……所有细节的描述呈现的是战士的爱与牵挂。正是因为对国家、民族和亲人的爱,为了让祖国山河不遭践踏、让深爱的亲人免受战火的目的,使他们成为无惧空袭、不畏炮火的“特殊材料”。爱是刺向敌人的刀锋,是摧毁敌营的火炮,是守护家国的长城。《长津湖》中,无论是勇猛异常的余从戎、沉着果敢的平河,还是载着标识弹驶往敌营的雷睢生,他们为爱出发,并将对祖国、民族和亲人的爱转化为刺向敌人的利刃。正因如此,狂妄的美军将领,在战斗之初曾叫嚣:训练有素的美军绝不可能打不败装备低劣的“农民”志愿军。但影片最后,撤退中的美军将领看到冻成冰雕的志愿军将士却______,并无奈感慨“面对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冰雕连的将士们为国牺牲的勇气告诉我们,爱一旦转化为______、敢打必胜的信念,将会产生战天斗地、摧枯拉朽的无穷力量。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 ① ,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二者, ② ,这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