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45(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45(5份)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43.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44.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35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410.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411.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43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上,山坡上的青草刚刚醒来,张着晶莹的眼睛向四外望。山下的小河拐弯流过去,好像故意不肯走一条直路,我外甥阿斯汗小时候,如果在路边发现一个坑,大喜,一定从坑上纵身跨越才称心如意,小河跟儿童差不多。早上的河水连一丝波纹也没有,白云在河心庄重地移动,河岸的青草纷纷探过头来观看云影。
在微风没有吹来之前,青草上的露珠是它们的眼睛。山坡上,常有鸟儿飞过来,像抢什么东西,不到一秒钟又飞走。鸟儿落下时,翅膀向前兜拢。如放出降落伞增加阻力,像小扇子一样打开的翅羽精巧分明。
青草像站队,又像散开;像漫步,又像等待。看到青草,我想到的另一个词是寂静。没有河水流动,没有树叶喧哗,草的一生处于寂静中。或者说,没有哪一种生物像青草这样度过寂静的一生。它们出生不叫喊,死亡也不叫喊,在缄默中保持着青草的秘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青草。在一个开窗又不住人的房间,地板的缝隙都会长出青草。楼顶上,隆隆驶开火车的铁轨的中间,都有青草的身影。草是最会串门的人。只可惜书页里长不出青草,我最喜欢的三部诗集-惠特曼《草叶集》、《杜甫诗选》、希梅内斯《小银和我》也没长出青草,这些诗集的每一页,实说都应长出青草,开放戒指大小的鲜花,像豆芽那样从书页里钻出。
(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寂静》)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3分)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我在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挺不错的,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先喝口水吗?
C.“呜——”火车开动了。站台上送行的人们纷纷挥手,一片手臂的森林出现在不舍的泪眼中。
D.他的意志的坚强,他的律己的严明,他的精准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拟人修辞方法,要求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 要分析。(4分)
3.文中加点词语“庄重”换成“郑重”合适吗?请做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打开饭菜,挑选视频,开吃。有网友调侃,吃饭时没有刷到一部称心如意的剧,这顿饭等同白费。网友给这些“下饭”视频、音频和文字起了一个新名字——“电子榨菜”。视频无论长短,文章不限题材,①____________,就是好“榨菜”。
互联网上的“电子榨菜”品类丰富,任君挑选。个人口味不同,选择“电子榨菜”的品类也不同,就会带来②_____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44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大考》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剧作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让百姓站在舞台中央,展现在这场“大考”中普通人的成长,彰显全社会在疫情时期面对重大危机时①____的时代精神,让观众在接地气的故事中深切感受了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的强大。一座城市、两所学校、数位老师学生、几户典型家庭——该剧以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各界为故事线索、用丰富的群像和典型化的人物,拼出了一幅千家万户备战“大考”的全景图。创作者将镜头对准疫情之下的普通人,透过疫情时期的重要社会事件描绘青年一代的梦想与奋斗,透过社会力量的凝聚彰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对于时代感强的作品,为什么观众的评判标准往往更为苛刻?因为这种饱含民族共同记忆的内容,不容轻慢,不容夸大,更不容亵渎。该剧以___②____的创意、生动流畅的叙事、短小精悍的体量,真实展现了封校过年、居家办公、上网课等一系列疫情时期的特殊印记,又将安徽歙县洪灾导致高考廷期的真实事件融入其中,极易令观众尤其是近年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及其背后的家庭产生共情与共鸣。“太真实了”“真心好看”等,成了观众评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____③___的声音。《大考》的热播,对未来的电视剧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3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近日,一种“黄花”冲上热搜第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等8部门联合召开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工作会议,要求在本周内完成全市地面防除任务。
加拿大一枝黄花不能简称为“一枝黄花”,( ① ):一枝黄花为乡土植物,头状花序不着生于花序分枝的一侧,不呈蝎尾状,根状茎无或不发达,为常规控制和利用对象;而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生物,头状花序着生于花序分枝的一侧,呈蝎尾状,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35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清代顾炎武所著《日知录》曰:“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由此可知蜀人喝茶的历史有2300多年了,茶馆自然也 ① 。
茶馆所用茶具为“三件头”,即茶碗、茶盖、茶船,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碗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去茶馆喝茶,称之为喝“盖碗茶”。茶船即茶托,用它端碗以免烫手。茶盖可以使水保持温度,使茶香四渔,还可以用薏来拨动茶水,滚烫的水也凉得快一些,以便着急的客人赶快止渴的目的。另外,茶客喝茶时从茶碗和茶盖之间的缝隙,可以把茶叶撇开。
冲茶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堂倌右手提个锃亮的紫铜壶,左手分开的五指间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托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堂倌把铜壶提得高高的,隔得老远便将开水冲过来,那水流划出一道银白色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注入茶客的茶杯中.待收住茶杯刚满,从头到尾滴水不漏,随后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令人 ② 。规模大一点的老茶馆,冲茶的堂倌一班就有七、八个、十来个人,他们提着铜壶巡行茶桌间,只要茶客没有盖上茶碗盖,堂倌便随时 ③ 地为茶客续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连贯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水流正好注入茶客的茶杯中,待收住茶杯刚满,随后迅即盖好盖”。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为夏天吃不完的西瓜贴上保鲜膜,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连在超市里卖的西瓜,切开的也都会裹上一层保鲜膜。不过,有说法称,食物裹保鲜膜后不仅不会起到保鲜抑菌作用,反而会繁殖更多的细菌。保鲜膜你还能放心使用吗?
保鲜膜,从名称上来看它是为了帮助食物保鲜而设计制作的一种薄膜。它可以将食物包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410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2年11月20日晚,初冬的北京,中央歌剧院内 ① 、熠熠生辉,“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大幕开启。本次文学盛典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强大阵容,王蒙、阿来等著名作家作为颁奖嘉宾亮相。获奖者中,有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也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有成名已久的大家,也有 ② 的新秀……名家新锐 ③ ,用优秀作品呈现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展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劲动能。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共有35篇(部)作品获得殊荣,集中体现了2018年至2021年各文学门类和文体创作的卓越成就。这些作品与此前七届获奖的264部作品一起,共同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 ④ 。这绚烂的风景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与力量。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组织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对于激发广大作家创新创造的艺术活力、书写丰盛壮阔的时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高原”“高峰”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周年纪念向来是博物馆策展的重要由头,借由时间节点,通过文物和文献的整理回顾,再一次确认古人与今人的历史坐标。各种博物馆的展览虽然形式________,但都 让人们得以回望一段独特的生命历程。"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是一次非
……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第411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笔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孩子、爸爸、爷爷分别在土里玩耍、干活和守望的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踏上乡村的土地,一条条迁回的羊肠小道,载着你轻快的步伐。田野间,不时传来布谷鸟悠闲的声音, 偶尔也会有几声蛙叫,掺杂着 ① 的鸟声,似一曲田间交响;风吹麦浪,一颗颗饱满的穗头轻轻摇曳,黄昏的斜阳缓缓落下,挂在树梢间,又披在田野间,最后消失在远处的山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人靠的是土地。土地给了他们依靠,给了他们温暖,更给了他们生命;对于一个世居乡村的人来说;土地是希望,是慰藉,更是情感的寄托。 ② ,日落而息,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一块田地里,到处可见收获的农人,金灿灿的麦子,象征着希望, 被收割于刀下。而割倒一片片麦子之后,人们又会拾起掉在地里极少数的穗头,因为乡村人更加懂得,一饭一粥,当思 ③ 。
黄土地不会辜负乡村人,就像乡村人不会亏待黄土地一样。人们将一颗颗、一粒粒的种子勤劳地播撒在土地上,用心血去经营,用汗水去浇灌;土地以根肥苗壮、麦饱果实报答着热爱它的,乡村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① ② ③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黄土地”“乡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现了两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不管在自然界中,①__________,真菌无处不在,功能多样,对人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__________。在自然界中,真菌对于降解动植物残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某种真菌能在数周内分解塑料,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思路。作为生态系统的“清洁工”,真菌的清洁工具是其丰富的降解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