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声音”导写
- 资源简介:
约6130字。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声音”导写
整理:FCS2002
【模拟考题】
根据下列材料作文。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②我想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潘建伟
③美国仍然是世界的科技灯塔,我们仍然要一切向先进的人学习。——任正非
④这里是中国国境,你们已经越界了,马上退回去。——祁发宝
⑤单靠精神是不能赢球的,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训练”。——郎平
世界万千“声音”,期待着我们从众声之中去倾听生命的境遇与境界,去获得感发与领悟,去理解气象与格局,去获得精神与力量。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思路引擎】
本题从写作任务指令来看有三个:一是材料指令,五则材料选择五位公知人物的发言,统一在主题“声音”中,材料一强调的是人民至上,倾听人民的声音,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材料二是中国量子之父发自内心的声音,体现的是与世界同行的责任与担当;材料三是科技之声,呼吁我们要排除偏见,以仰望的姿态虚心学习一切先进的技能;材料四是脚踏国境线发出的庄严警告,凸显的是保卫家国的神圣使命;材料五是对个人修为的谆谆告诫,既要精神崇高更要技术过硬。五则材料,以声音为原点,向不同方向发散。二是内容指令,考生需要抓住“众声”“倾听、理解、获得”“感发与领悟”“精神与力量”,从五种声音的精神指向来看,责任担当指向明显,它关联材料①②④也可关联③,还可以广义关联⑤;也有较为明显的“个人修为”指向,如⑤③②,从单一材料考虑,声音③还可以从师夷长技,克服偏见,发展自我,勇攀科技高峰等方面立意,等等。考生可以从“倾听”中,领悟其内涵,先逐一理解,再视要求指令确定立意。三是要求指令,关键词“上面的材料”提示考生观点要与五则材料相关,之外均为偏题或离题,写作过程中要求使用材料,至于是一则或几则,没有明示,都属于“上面的材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