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1 16:34: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382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5 8 9 10 12 18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如何让“历史的中国”成为“今天的中国”乃至“未来的中国”的更加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意味着站在更高的时代境界来看待“历史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的内在关系,读懂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所具有的当代意义和未来意义,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根基。
  从文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是通过各个时代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构建和推动的,具有鲜明的不可逆性,也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从前辈们留下的前提出发开始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传承传统文明,又通过改变了的活动来传承并创造着新的历史,延续、更新和丰富着文明传统。对于每一代人来说,能否自觉地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新的时代条件下,使之活化为当代文明的内在组成部分,并将其推向健康的未来,表征着一定民族、国度和人民的历史意识清晰程度和文明创造能力优劣程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强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文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能否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能否看清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表征着一定民族文明意识和历史自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进程,每个时代的人们离文明的源头越来越远;但也因此越能更加清晰地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看清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势入侵,曾经产生了严重的文化困惑和文化危机,甚至产生了“全盘西化”思潮和极端的反传统主义。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也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将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不断推向纵深。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从中汲取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传承和创新中开启新征程,这正是把“历史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内在联系起来所带来的方法论启示。深刻认识“历史的中国”对于“今天的中国”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自觉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善于总结和吸取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经验,我们方能获得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欧阳康《溯历史之源,启复兴新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B. 由于人类文明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自动传承下来。
  C. 离文明的源头越远越有助于看清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D. “全盘西化”思潮和极端反传统主义是错误认识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关系的表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设问提出了问题,接着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一问题,自然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 文章在两个角度 论述中都使用了“能否”这样的句子,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当今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关系状况的担忧。
  C. 文章在从文明认识论角度论述时,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产生的文化上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探索进行了对比。
  D. 首段明确了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两个角度加以论述,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3. 下列说法,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现代女性应该摆脱传统观念中的“男性主导文化”的束缚,走向自立自强。
  B. “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C.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作为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有力依据。
  D.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和超越。
  4. 从全文看,“历史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说法错误,从原文第一段所说的“大历史观”应该是“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B.“由于人类文明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自动传承下来”强加因果,文章就是在谈“能否”自觉传承,所以“都会自动传承下来”没有依据。
  C.“离文明的源头越远越有助于看清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中“看清每一时代”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是“但也因此越能更加清晰地在长时段和大历史进程中看清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马宝川是谁?
  陆军第16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国字脸,粗嗓门,中等身材,腰板墩直。
  乍一看,他和中国军队许许多多的旅政委似乎没两样。可翻开他的档案,你会大吃一惊:4年前,他竟然就已经是某摩步师政委!
  为啥“降了职”?原来,3年前,部队编制体制调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