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27 20:2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120字。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①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是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东方逻辑起源于作为逻辑应用的论辩,并具有把这种应用贯彻始终的特点。
  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人就以“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名辩学派。惠施的“历物十事”和辩者的“二十一事”,公孙龙和荀子的正名学说,韩非子的“矛盾之说”等标志着名辩学的兴起。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辩学之大成,完成了中国逻辑的标志性著作《墨经》,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被称为“名辩学”的逻辑学体系。简言之,东方逻辑研究以名、辞、说、辩为主要内容,偏重于名辩的应用,不同于西方那种面向抽象理论的论辩研究,是一种偏重于论辩在实践中应用的应用逻辑学。它彰显了论辩应用的自觉意识,催生了东方逻辑并伴随其不断成长,构成了东方逻辑沿着应用型逻辑发展道路前行的主旋律。
  ③西方的逻辑推理以几何学为摹本,建立在追求真理的理性主义基础之上,而东方强调的是在经验研究中如何运用名辩推论去正名,以明辨是非,说服对方,在一系列隐晦的推理中直接深入到经验性实在的本体论基础。因此,它强调的是对“穷理致知”的尊重,重视经验和实践态度。如:
  宗(论题):此山有火。
  因(原因):以有烟故。
  喻(例证):如灶——并非如湖。
  合(应用):此山亦如是。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④在西方推理中,喻例是多余的。但东方古正理派认为,这五支缺一不可。原因在于,只有具备五支才能获得“第三次的知识”。“第一次的知识”是看到灶中的烟与火,从而知道烟与火的联系。“第二次的知识”是看到眼前此山中的烟。“第三次的知识”是联想起烟与火的(因果)必然联系,从而知道此山有火。东方逻辑学既把喻例视为必不可缺的,因而它必然否定在找不到喻例的情况下进行推理的可能性。
  ⑤西方逻辑的特征之一是形式与实质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关系。东方逻辑中固然有关于形式的初步研究,如《墨经??小取》中有侔式推理,但中国逻辑更重视形式真与实质真相结合的研究。如果不从二者结合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不能合理解释如“白马非马”那样的论辩。若单从形式角度分析,“白马非马”显然是诡辩,但是,若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则可以自圆其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中国思想家所考量的难点在于,“公孙龙了解的是一般的马,而他的论辩对手想到的白马,是一种特殊的马”,“属”“不等于”“种”,这是辩者建立“白马非马”论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双重角度看,白马“不等于”马,因此,“白马非马”。
  (节选自任晓明《东方逻辑的特质》)
  材料二:
  ①西方逻辑在其发展中特别注意引进人工符号语言,特别强调建立形式系统和公理系统,可以说,西方逻辑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逻辑向完全形式化、公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②西方逻辑的发展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之特点?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探析,在于西方崇尚求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古希腊,人们把求知当作人类的一种本性,人们追求知识,不以任何功利、实用为目的,纯粹是“为知识而知识”。这种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注重向周围的客观事物作究根究底地探索,把哲学与科学从神话中解放了出来并为之营造了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这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探讨自然、人事
  (节选自赵发海《西方逻辑发展的特点及其文化探因》)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逻辑应用的论辩是东方逻辑的起源,东方逻辑是一种偏重于论辩在实践中应用的应用逻辑学,它彰显了论辩应用的自觉意识。
  B.东方逻辑强调对“穷理致知”的尊重,重视经验和实践态度,因而要求隐晦的推理直接深入到经验性实在的本体论基础。
  C.西方逻辑特别强调建立形式系统和公理系统,它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逻辑向完全形式化、公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D.古希腊人推崇抽象与演绎,并认为它能为知识建立一种普通的原则,这体现了西方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还注重理性的完善这一重要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东方逻辑学把喻例视为必不可缺的,但对于实在找不到喻例的情况下的推理不会进行全然否定。
  B.《墨经??小取》中的侔式推理有关于形式的初步研究,所以《墨经》兼具东西方逻辑的特征不言自明。
  C.“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如果脱离了形式真与实质真相结合这一范畴,就不能自圆其说,只能是诡辩。
  D.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为哲学与科学塑造了不以任何功利、实用为目的的文化精神,使人们可以自由地探讨问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所体现的东方逻辑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易传??文言》曰:“修辞立其诚。”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东西方逻辑的不同。(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高粱家族(节选)①
  莫言
  父亲手提勃朗宁枪,气喘吁吁,一头皮高粱上的白粉红尘。奶奶走到父亲面前。奶奶刚过三十岁,扎着盘头髻,刘海五绺,像稀疏的珠帘遮着光洁的额头。奶奶的眼睛里永远秋水汪汪,有人说是被高粱酒熏的。
  奶奶问:“怎么啦?”
  父亲呼呼喘着气,把勃朗宁枪插进腰带。
  “鬼子没来?”奶奶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