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 资源简介:
约6400字。
语言文字运用Ⅱ
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桂花细细碎碎地开,最日常,最平静,最民间,像日子, ① 的日子,一年一见。见时花开纷纷,小朵小朵,絮絮叨叨的样子。挤着,花梗处,叶子荫下,一点儿也不张扬,是 ② 过日子的姿态。《诗经》里有男女互赠香草,赠芍药,赠白茅,赠红管草,但没见人家赠桂花。我觉得桂花真值得一赠啊,在那样的草木年代,赠一枝,一个村子都沉浸在袅绕的香气中了。现在的人在那些送花时节,送玫瑰,送百合,却不送桂花。诸花之中,大约只有桂花,和吃贴得这样近,和烟火气贴得这样近。除了桂花糖,还有桂花糕、桂花饼。中秋吃月饼,最喜那饼馅里一粒一粒的桂花,尘芥一般,星子一般。还有桂花茶,沸水冲泡,一粒一粒的小花在水里乱纷纷地逃逸,然后浮上来,在水面上铺成一片,眉头紧锁似的不情不愿。可是,半个时辰后,揭杯盖窥一眼,它们一粒一粒,缓缓沉下去,禅坐在杯底。好像一群怀抱理想的女子,在茫然与不甘之后,在对抗与疼痛之后,最后与生活和解,变得
③ ,化作一抹袅袅的茶香,各自咀嚼,各自回味。可是,桂花骨子里到底是有远意的。山中桂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僻静清幽处,兀自落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泡桂花茶使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好妹妹,原是我们的不是。(《红楼梦》)
B.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乡土中国》)
C.现在我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了,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雷雨》)
D.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比对画线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Ⅱ
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桂花细细碎碎地开,最日常,最平静,最民间,像日子, ① 的日子,一年一见。见时花开纷纷,小朵小朵,絮絮叨叨的样子。挤着,花梗处,叶子荫下,一点儿也不张扬,是 ② 过日子的姿态。《诗经》里有男女互赠香草,赠芍药,赠白茅,赠红管草,但没见人家赠桂花。我觉得桂花真值得一赠啊,在那样的草木年代,赠一枝,一个村子都沉浸在袅绕的香气中了。现在的人在那些送花时节,送玫瑰,送百合,却不送桂花。诸花之中,大约只有桂花,和吃贴得这样近,和烟火气贴得这样近。除了桂花糖,还有桂花糕、桂花饼。中秋吃月饼,最喜那饼馅里一粒一粒的桂花,尘芥一般,星子一般。还有桂花茶,沸水冲泡,一粒一粒的小花在水里乱纷纷地逃逸,然后浮上来,在水面上铺成一片,眉头紧锁似的不情不愿。可是,半个时辰后,揭杯盖窥一眼,它们一粒一粒,缓缓沉下去,禅坐在杯底。好像一群怀抱理想的女子,在茫然与不甘之后,在对抗与疼痛之后,最后与生活和解,变得
③ ,化作一抹袅袅的茶香,各自咀嚼,各自回味。可是,桂花骨子里到底是有远意的。山中桂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僻静清幽处,兀自落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泡桂花茶使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好妹妹,原是我们的不是。(《红楼梦》)
B.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乡土中国》)
C.现在我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了,这些话请你不必说了。(《雷雨》)
D.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比对画线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农耕社会最基础的居住单元是由茅屋和篱笆共同构成的。茅屋的封闭性让主人活得踏实, ① ,可是承担着大使命,它守护的是私有财产、私有意识和自尊。
住在这种单元里的有陶渊明。他家的篱笆在中国名气最响。先生站在篱边,看几眼南山,就开始采菊。一朵,一朵,又一朵,放在瓦盆中,泼些泠冷的山泉,端正地捧着,走回屋中,供在书案上,又掸掸衣襟,坐下,往石砚里注上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