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实用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海专版)
- 资源简介:
约63460字。
专题4:实用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上海专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10小题)
1.(2022•徐汇区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约瑟难题——让书目说话
①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虽然众多研究者的回答都与史实保持了因果一致,但在“为什么“的回答上依然是盲人摸象。
②我们将从制度变迁和科技发展两个维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增添新材料。
③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掌权者会鼓励社会资本集中于获利能力较强的知识,如果制度发生改变,只可能是因为新制度更有利于掌权者。如果科技创新会带有失去现有权力的风险,掌权者便会利用制度设计来阻碍科技的创新。这样看来,对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帝王的制度偏好分析便是我们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一步。
④早在西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政治文化的主流;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正式统一。此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单一权威”的政治制度,这与巩固皇权的期望以及面积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帝国现实相适应。中国的地理结构和政治文化,都显出单一权威的取向。经过早期的试错、摸索,单一权威在政治文化上最终落实为尊崇儒家。这是因为儒家以礼治为核心的文化,有助于落实掌权者的政治制度。
⑤但是,仅靠制度变迁理论推断出的结论来解答李约瑟难题说服力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书目说话”,要拿出证据来!
⑥西汉以来便有编修前代史书的传统,史书所载艺文志或经籍志记录了当时的存世文献,这是我们了解历代知识存量的可靠途径。载有书目的正史有六部,即《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每部书目都是一个横截面,通过对书目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经史子集中科技类文献的占比变化。
⑦依据前述六部正史书目和清代《四库总目》,以卷(卷是我国古籍的重要计量单位,每卷的容量因书而异)为单位表述各朝代的文献总量,统计可得知识存量的总体变化(见图1)。图1显示,历代知识存量______。
⑧根据书目中的分类,可以统计科技类文献(我们将农家、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医经、经方、历数、算术和医方等归为科技类文献)的数量,并计
(1)阅读图1,概括历代知识存量的变化,填写在第⑦段空白处。
(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图3名称的一项是
A.科技类文献占比及线性趋势
B.儒家文献占比及线性趋势
C.科技类文献占比
D.儒家文献占比
(3)以下说法如果为真,可以削弱“让书目说话”实证效果的一项是
A.艺文志或经籍志都是删繁述要的结果,不代表存世知识总量。
B.唐以前的书籍一卷约一千字,《四库总目》一卷万余字。
C.宋朝之后儒家文献占比与科技文献占比显示出负相关。
D.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以功名为激励,促使人们学习儒家思想。
(4)第④段画线部分的推理是如何成立的?结合第③④段加以分析。
(5)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述,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等。请为本文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
2.(2021•浦东新区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买故我在?
﹣﹣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
曹东勃
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
②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