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9380字。
一、命题与课标要求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指出: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二、考情及变化说明
1.注重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适应性传承。如2020年全国卷Ⅰ论述家庭伦理中的“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含意的变化;全国卷Ⅲ的《谈谈〈古文观止〉》以现代眼光评价古代经典,立足高远。
2.注重国家重大决策或事件,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如2020年全国卷Ⅰ的“新基建”(被写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卷Ⅱ的“脱贫攻坚”(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卷Ⅲ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3.注重专业性,新增对学科研究性文本的考查。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地理学”,涉及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再如全国卷Ⅱ的美术史的相关研究;等等。
4.体裁范围扩大,注重考查文本特征。如2020年全国卷Ⅲ的《谈谈〈古文观止〉》有“书评”的影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一则访谈,并从访谈主体(组织方、采访者、访谈对象)的立场和关注点命制试题。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人与微生物”是一篇科普文章,并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命制试题等。
◎新高考题型变化
1.试卷结构改变。将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呈现形式多样化。
2.主观题增加。由传统高考全国卷的5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变为新高考全国卷Ⅰ的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新高考全国卷Ⅱ的4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新高考在主观题中考查了文本的行文脉络等。
3.融合语用题。将“下定义”这一常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考查的题型,融合在阅读题中。
三、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信息性阅读侧重选取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反映人们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和看法以及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
2.从考查能力来看,信息性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