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2年下学期高一期终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980字。
绝密★启用前
2022年下学期高一期终考试试卷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在全国喜迎二十大之际,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外撤侨电影《万里归途》在全国引起观影热潮。该片以祖国强大、人民团结为坐标,描写华侨在异国他乡战火下艰辛的“回家”之路。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外交官撤侨事件的国产电影,《万里归途》用热血鼓舞了观众,用真情赚足了眼泪。
②与之前军事支援的撤侨电影不同,《万里归途》叙事的着重点则是“路”,聚焦在了行动里那群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在没有军事力量的保护下,每个人以血肉之躯与荷枪实弹的军人周旋,靠着信念和对祖国的信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③《万里归途》有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商业大片气质,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可爱。台词上也没有空话套话,实实在在贴近人物的真实感受。在镜头表现上细腻地抓住动作细节,让每个人物和故事都更加饱满,有血有肉地勾画出外交人员的普通人属性和不易,恰恰凸显出他们在这次撤侨事件中有所承担和有所作为的伟大与责任感。
④由于不是战争片,本篇最核心也最难的是叙事与节奏问题,而演员在其中就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影片的演员阵容都是实力派,张译很好地诠释了宗大伟这一外交官角色,人物的丰富性被他拿捏得毫厘不差。在妻子面前的温柔、愧疚,在同胞面前的责任担当,在同事、兄弟面前的真挚、真心……在不同状态的切换中,角色的压力感被他丝丝缕缕地释放,少了几分用力过猛的疲惫,多了一些游刃有余的松弛。
⑤影片立意也十分明确,“回家”的主题贯穿始终。面对主要人物的众多支线、侨民的“众生相”、中外组建家庭的反差等这一系列切入点,主创团队没有“贪多”,而是专心地利用众多的支线剧情来服务于主旨。
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万里归途》既保证了商业化的呈现水准,也很好地传递了一份积极的声音:虽然每个外交官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异国他乡,代表中国的他们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碉堡、一座灯塔、更是一个盾牌。纵使“归途”漫漫又荆棘遍布,但只要有勇气、有信念,血肉之躯亦能铺就,而这份“奇迹”的源头便是强大的祖国。
⑦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从历史中观照当下,让人感到影片的教育意义,也激励着人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摘编自人民网《信念与勇气铺就“万里归途”》)
材料二:
①适逢中国国庆,中共二十大也即将召开,中华大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全球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正在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期待中共二十大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喜迎中共二十大,国庆期间电影院推出了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外撤侨电影《万里归途》,电影在全国引起观影热潮。
B.与之前军事支援的撤侨电影不同,《万里归途》没有战争场面,叙事的着重点是“路”,影片主要是在叙事与节奏问题上下功夫。
C.与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失序、经济低迷、社会动荡的情况不同,中国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经济、生态、政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D.外交官对于华侨来说就像是旗帜、碉堡、灯塔和盾牌。正如在全球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也如世界的旗帜一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片《万里归途》既保证了商业化的呈现水准,又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激励着人们靠着信念和对祖国的信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B.影片《万里归途》的主创团队放弃了主要人物的众多支线、侨民的“众生相”、中外组建家庭的反差等这一系列切入点,而是让“回家”的主题贯穿始终,传递了一份积极的声音。
C.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发展、外交与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巨大的成就。这种发展道路展现出来的确定性令世界瞩目,赢得国际社会越发广泛的认可。
D.“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这使国际社会以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共二十大,希望中国持续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近日在瑞士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在世界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经济体,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动能。
B.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日前指出,在新世纪,通过广泛推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典范。中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C.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出展现了中国对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
D.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认为,中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治国理政体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4.材料一的编者删掉了原文中的一段话:“成朗,一个初次被派来战乱国执行任务的年轻外交官,满腔热血却又稚气未脱。这样的角色表现得太轴了容易招人讨厌,表现得太听话懂事又会毫无亮点。王俊凯却很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独属于成朗的闪光时刻,让人印象深刻。”根据文章内容,这段话应放在哪一段的最后?请指出并阐述理由。(4分)
5.两则材料不同程度都表现了当代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麦熟
刘成章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