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作文教案:材料的积累与运用1
- 资源简介:
约3040字。
作文训练一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学科:高二语文组 课时:第1课时 课型:作文课 主备: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整合课文内容,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教学重点)
2、通过交流、分析,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南宋诗人郑思肖“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唐人刘禹锡“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
2、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阅读课本P20单元研习任务四。(1分钟)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3分钟)
选取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文,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角度进行阐述。
自学指导二(5分钟)
1、鉴赏诗歌的方法。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有哪些?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点拨一.
1、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 此诗也表现了作者自身想像诸葛亮一样大展雄才的心胸,但是同时含有了对才困时艰的感叹,通过诸葛未竟的心愿表达出来。
点拨二
1、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要求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营造、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炼字等,展开分析鉴赏即可。至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2、①选定诗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整首诗歌的主旨。
②了解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思想主张、创作风格等,把握诗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