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圣人的“得失” 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圣人的“得失” 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文题回放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体现辩证思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分析
本题很好地呼应了本学期学习的诸子散文单元。审题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理解题目里这句话,如何阐述其合理性。
不占有反而更充足,尽力给予反而更丰富,真的是这样?那不占有的是什么?给予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样的“得失”观念就是高尚的?我们要不要向圣人看齐,也做这样的人?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就是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这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以理性且有说服力的形式呈现出来。
下水作文
通过给予,方可获得
“占有”和“给予”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对反义词。老子认为,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样的观念似乎是有悖常情的:给予别人,自己不就损失了吗?放弃占有,又怎谈得上充足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母亲把自己面前的肉块夹进孩子碗里,脸上却露出欣慰的笑容;教师把自己毕生的所学教授给学生,心里却充溢满满的快乐。他们都是给予者,却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给予而失落,反而真切地收获了喜悦。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许多收获,正是通过给予实现的。
试想,当一项实用的新发明诞生在一个人的手中,他是藏着掖着自己留着为好,还是贡献出来让大家共享这个发明带来的益处为好?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决心不与大家共享这项技术,在茫茫的黑夜里只在自己屋里点亮一盏灯,那么,夜晚还是夜晚;而当世界都被他的发明点亮了,白昼被“延长”,爱迪生自然会和所有人一起收获更明亮美好的世界,而不只是那一个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