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 资源简介:
约10440字。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 物的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有明喻、 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 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 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有两种类型:
(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
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
我要尽情把你称赞——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