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语文检测题
- 资源简介:
约123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题
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拿着沉重的镐(gāo)头,想起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斓语,原野上怪诞(dàn)的狂风。
B.汹(xiōng)涌的潮水咆哮着,犹如沉睡的狮子苏醒了,爆炸一般迸(bèng)溅开来,人们被这波澜壮阔的景象惊呆了。
C.读着端木蕻良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土地的挚(chì)痛的眷恋和热爱。
D.远看这万里长城,就像奔腾飞跃,气势磅(páng)礴的巨龙卧在悬崖决壁上,随着山峰的走势,蜿(wǎn)蜒起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 ),是为了不忘英烈们的追求与遗志,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赤诚( )的崇高精神。今天,我钦八从械亟咏迪种谢褡逦按蟾葱说模� ),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
A.传承 造就 目标 给予 B.继承 铸就 目的 赋予
C.传承 铸就 目标 赋予 D.继承 造就 目的 给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制定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有利于巩固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与运行。
B.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些艰难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C.中国文化典籍不是沉睡的古纸堆,还是中华文明长河永远奔腾不息的文化密码。
D.书中既有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也有一些无声的潜台词,需要慢慢品味。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王老师,耄耋之年,依然创作,最近写的小说《希望》荣获一等奖,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请最年长的他代表所有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王老师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
A.我一直相信我一定会成功,今天我终于得偿所愿。
B.老朽获奖充分证明了评委会的公平公正,感谢评委会!
C.我这把岁数了还能创作出被大家认可的作品,年轻人,你们也要努力啊!
D.和我一起获奖,证明你们年轻有为;和你们一起获奖,说明我还没有落伍。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班开展“爱国诗词朗诵会”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搜集的爱国诗词,与主题不相关的一项是( )(2分)
A.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B.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C.丙: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
更无法写作。—— 巴金
D.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7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春夜洛城闻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笛声响起,却不期然地打动了听笛之人,引起听笛人无限的隐忧。
B.“散入春风满洛城”,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喧闹。
C.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
离了诗人的羁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