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哲贵小说
- 资源简介:
约9850字。
小说专题训练——哲贵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谱
哲贵
一路沿瓯江而上。过了积谷山,就到了桃源。叔叔领着柯一璀爬山。山中多是乔木,约两人高,有的成排列队,有的孤独站立。草木茂盛,将青石板路遮盖得若隐若现。山高,路远,缠绵又曲折。当柯一璀跟随叔叔站定后,回身一看,已在山腰,瓯江变成一条小水沟,流向看不见尽头的东边。东边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是柯一璀第二次来祭祖。上一次是十二年前,他刚刚考上博士,父亲难得地带他一起回来。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父亲在这里长跪不起,痛哭流涕,哭得比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还伤心。
叔叔对着墓圹拜了三拜,回过头来,看着柯一璀,严肃地说:“你也来拜一拜。”声音虽轻,口气却是不容置疑的。身为大学教授的柯一璀,内心并没有排斥这种仪式,他要拜的是先祖,要拜的是自己的过去甚至未来。多少年了,他一直对家族的过往充满好奇,这不仅因为他的专业——全域旅游规划,更缘于这是父亲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的“根”。但父亲却闭口不谈。今年开春,父亲去世,这些便成为一个谜,似乎更难解开了。
柯一璀双手合十,拜了三拜,身体有股热流突然涌上来。
叔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说的竟是他心心念念的柯家历史:一个叫金三清的人,他是清朝宫廷里御用的戏剧盔头制作工匠,手艺精湛绝伦。后来生病出了宫,一路南行,在信河街这里落了脚,租住柯家的房子。柯家大儿子柯辅良是个热心肠,见他独身一人又疾病缠身,便时常关照。后来两人义结金兰。金三清靠手艺维生,给庙里的菩萨和戏班制作盔头,忙不过来时,就请柯辅良帮忙。金三清是有心传他手艺,柯辅良也有心要学,两人都没讲破。八年后,金三清病重,临终前,他将一百四十八幅京剧盔头图谱和三百六十道制作工序图谱交给盟弟柯辅良。后来,柯辅良以制作京剧盔头名满天下,他为了感恩盟兄,在每个京剧盔头内打上三个字:柯三清。“柯三清”于是成了柯家京剧盔头的招牌。柯辅良将两份图谱立为传家宝,定下家规:“柯三清”京剧盔头制作的手艺传大不传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叔叔的讲述停住了。四周寂静。叔叔眼睛直视他:“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柯一璀似乎知道,又不完全知道。叔叔接着说:“我要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两份图谱还给你。因为这两份图谱属于你父亲”
叔叔将那个铁皮盒子递给柯一璀,眼神是毅然的,没有商量余地。柯一璀觉得他手里捧的不是铁皮盒子,也不是两份图谱,而是一份责任。问题在于,这是他无力承担的责任。他犹豫了一下,将铁皮盒子重新推回叔叔怀里。叔叔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大学教授柯一璀的视角讲述回乡经历,引出关于图谱的故事,通过其见闻和感受展现了几代人鲜活的形象。
B.开篇对山景和江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静谧悠远、肃穆庄重的氛围,烘托了柯一璀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叔叔脱口而出“怎么办是你的事”,透露出郁积多年的无奈和埋怨;转而“缓和”则是因为他碍于情面,顾及叔侄关系。
D.小说借叔叔的讲述和主人公的回忆,插叙有关家族、父亲和柯一肖的情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丰富了作品意蕴。
2.小说中写父亲祭祖时痛哭和不愿提及家族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3.关注社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是小说创作的传统之一。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与酒
哲贵
梅巴丹不是没有想过死亡问题,可父亲才六十多岁呀,每顿能喝一斤白酒,连感冒药也没有吃过,怎么可能跟死亡发生联系?如果一定要说问题,那就是太瘦,像一根箸,可梅巴丹认为这正是父亲的优点,加上他一头白发,很是玉树临风。在梅巴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满头银丝。她觉得父亲生来就是个“白头翁”,这才是想象中父亲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