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7780字。
3.8.3《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2.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1.白居易,字________,号,中唐伟大诗人。他和元稹积极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白诗以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而著称,长篇叙事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昰其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
二、理解作品。
1有关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2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3、《琵琶行》需要掌握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人——琵琶女和诗人,相映补充
(2)情——离别情和相知情
(3)景——烘托气氛,情景相生
(4)音——比喻、拟声、烘托
自主探究
1. 阅读小序和第一节 , 说说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乐声描写是第二节中尤为精彩的部分 , 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 , 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 ?
3.诗人为何发出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的慨叹呢 ? 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
4.诗歌往往少不了对环境的描写 , 同样 , 本诗中也有几处描写环境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