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5字。
诗歌鉴赏
严照荣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的常见方法以及高考对其考试要求。2、熟悉诗歌的常见意象。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过程: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对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总结
1.题材一唐诗为主,也出现过宋诗和元曲;以名家为主,但不是代表作。
2.内容上写景抒情诗入选率较高,赠别诗、咏史诗、感怀诗也都出现过。还有边塞诗、田园诗、羁旅行役诗尚未涉及。
3.思想感情看,对幽居安宁生活的向往、思乡、惜别、落寞、失望、焦虑等心情考了;尚有恬淡、烦闷、孤独、仰慕、坚首节操、忧国忧民等心情尚未涉及。
4.主要考查词(字)句、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三.备考策略
1、加强文化积累
①、大量诵读、反复吟咏
②、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
A、了解诗词的源流 B、熟知诗词格律知识 C、把握诗词特点
③、学会知人论世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主要诗词作家的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则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④、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学典故
2、强化分解训练
①、语言分析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②、形象分析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物象和景象。 进行形象分析,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③、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3、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卷面清爽 表述严密 条例清晰 逻辑合理
四.诗歌鉴赏方法
1.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描写、抒情是重点。
3. 描写方式有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4.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通感、反复等,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5.其它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诗歌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6.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7.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查形式:
修辞的艺术效果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