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4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农村题材小说.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卡尔维诺小说.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刘庆邦小说.docx
小说专题训练----卡尔维诺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蛋糕店的盗窃案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德里托来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杰苏班比诺和沃拉已在这里等他好半天了。“我们走吧!”德里托说。像干涸的河流一样空荡荡的大街上,他们三人在清冷的月光下快步向前走去。德里托走在最前面。他的黄眼睛不停地转动着,鼻孔微微翕动,仿佛在嗅着什么。
②杰苏班比诺身材矮壮,浑身的肌肉舒张自如,活动起来像猫一样轻捷、柔韧。要论攀登高处或蜷曲身子的本事,任何人都比不上他。沃拉就是望风的命,每次行动,总站在寒冷的大街上,时时冒着被夜间巡逻警察捉住的危险,冻得浑身抖颤,牙关磕打。每当偷东西时,他全身穿戴都很讲究,帽子、领带和风衣整整齐齐。一旦出现情况要逃跑,就用双手提起风衣的左右下摆,仿佛是要张开双翼飞腾似的。
③不一会,德里托带他们拐进了一座院子。
④“沃拉,望风去!”德里托翕动着鼻孔吩咐道。
⑤“喏!”德里托招呼杰苏班比诺,“你爬上去,跳进屋里,然后给我打开门。”
⑥杰苏班比诺非常敏捷地攀登了上去,宛如猴子爬光滑的墙壁一样利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他把脑袋探了进去。这时他嗅到一股气味,使劲吸了几口,顿时一种糕点的特殊甜香钻进了他的鼻孔。此时此刻,他体验到一种极端的冲动,这比他每回渴求尽快、尽多获得赃物的欲望还要强烈得多。这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抓心挠肝的急切感。他已经有许多年,或许从战争爆发以前,就没有尝到这些应当吃到的美味点心了。
⑦“这里的糕点一定特别多。”杰苏班比诺心想。
⑧他伸出一只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去给德里托开门。突然,他的手缩了回来,心里感到一阵恶心,他觉得手指触摸到一个又柔软又黏糊的东西,像是个海生动物。他的手停顿在半空中,手上滑溜溜又湿乎乎的,就像碰到麻风病人糜烂的肉体,滑腻得令人心里发麻。他觉得手指间好像还夹住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像是瘤子,可能还是毒瘤。他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但眼前依然是沉沉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尽管两眼一片黑,鼻子却能闻得到气味。他终于明白,他碰到的并不是什么动物,而是甜美的蛋糕,手上沾的是奶油,指间夹住的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始就对三位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了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德里托的机灵和敏锐、杰苏班比诺的灵活和敏捷、沃拉的可笑。
B.小说中杰苏班比诺的心理从“感到恶心”,到喜出望外,到害怕无法饱食而惊恐,再到狂热以致无视自身安全,表现出人物对食物近乎疯狂的渴求和贪恋。
C.小说场景描写较为丰富,如杰苏班比诺在黑暗中摸到蛋糕、警察在蛋糕店大快朵颐等场景,笔调都非常细腻,描写都详实生动,以蛋糕店小场景展示社会大现实。
D.本篇小说被作者归于“二战后流浪汉冒险”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蛋糕店的经历可以象征人生中的冒险之旅,而冒险的故事又总是微笑中带着泪花。
2.文章第(21)段中,杰苏班比诺本可以逃脱却“又踅了回去”,这一情节安排有何用意?
3.有评论家认为“轻”是卡尔维诺小说最关键的美学要素,他总是能举重若轻地给人们讲故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轻”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的距离
伊塔洛•卡尔维诺
据说,从前月亮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那时月亮就在我们头顶上,其大无比;而海潮呢,月亮压低时就涨潮。海潮高高的,月亮只差一丁点就要被海水浸泡湿了,顶多也就差几米吧。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到月亮上去吗?只需划着小船到月亮下面,支上一架木梯就能爬上月亮。
月亮离地球最近的那一点是金礁湾。我们划着舢板,到达那个海域。船
……
小说专题训练----刘庆邦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
刘庆邦
雪是在村里人吃晚饭时开始下的。
在冬季,村里有的人家吃晚饭,有的人家不吃晚饭。不吃晚饭的人家早早就睡了,他们说,肚子是盘磨,躺着不动就不饿。吃晚饭的人家总是吃得晚,通常是打稀饭。有的人家打稀饭时舍得撒一把黄豆,一般人家舍不得放黄豆,黄豆虽说不是金豆,但他们习惯把黄豆与钱与房子联系起来,有一句谚语说,打稀饭十年不放豆,可以盖个瓦门楼。瓦门楼关乎门头高低,关乎男孩子能不能找到老婆,那就得攒豆成金。
对于这场雪的大小,这家的大男孩是感觉出来的。他习惯端着碗,到院子里吃晚饭,刚把饭碗端到雪地里时,喝第一口,还热乎乎的,喝第二口,就不热了,他转身回灶屋里去。
娘、姐姐、妹妹和弟弟都正在灶屋里吃饭。灶屋里垒有锅灶,放有水缸、案板、柴草等,空间十分狭小。屋里连一个小板凳都没有,全家人站着吃饭。煤油灯光和雪光形成了对比,灯光的颜色较黄,因此有了些许暖意。这晚的稀饭只放了一些红薯,红薯已被煮碎在锅里,按他们的说法,红薯碎得连魂都没有了。喝这样的稀饭,连筷子都不用,只需对上一张嘴。
天黑了,地白了,吃过晚饭干什么呢?马上钻进被窝,被窝里的热气可以把雪气抵消掉,只要半夜里不起来撒尿,可以一觉睡到大天明。
娘不能马上睡觉,她还要挑灯纺花。不管是打雷、下雨,还是刮风、下雪,娘每天雷打不动,都要纺花纺到深夜。这家的大男孩不在家里睡觉,他把
……
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
“湖西王庄。”
“老王呢?”
“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
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
小说专题训练----农村题材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姐姐
张平
快过春节了,爸爸连着嘱咐了我两次,给乡下的姐姐写封信,一定要姐姐一家来城里过年。
这些年来,爸爸只要一提起远方的姐姐,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眷念。老实说,我们姊妹几个,谁也不认为这是爸爸的偏心。
八一年爸爸被委任为学院的副院长时,终于给姐姐,一个在千里之外乡村生活,承担整个农村大家庭主妇和四个孩子的母亲的姐姐,申请了一个工作名额。欣喜万分的他,连夜给姐姐打了个长途电话,要求姐姐尽快把户口从农村迁回城市。
在电话那一头的姐姐,却哽咽道:“爸爸,女儿已经不是以往的女儿了。女儿的命运也不是只系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了。爸爸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对得起女儿。那么女儿呢,女儿也应该对得起儿女,对得起这个家庭。爸爸,人是有感情的……”
姐姐终于没有回来。
去年春节时,爸爸说啥也要让姐姐来一趟,还让我专门回去接姐姐。
来到山村,才发现姐姐的确不是当初的姐姐了。近四十岁的她,虽然神采奕奕,眼睛明亮,但脸上早已布满了细密的皱纹,背也有些佝偻了。
由于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没来得及和姐姐多说,我就躺下睡着了。一觉醒来,四周黑黝黝、静悄悄的,只有隔间房里还亮着灯,有人在说话,那是姐姐的声音。
“老三,看着你这一向的劲头,就知道你心里做事了。我还想着你不会那么好意思,谁知道你真能干出来!过去给你娶媳妇花了不到一千块,如今老七花了小两千。你觉得吃亏了不是?不愿在一块儿了,想分家,就提出来!用不着这么遮遮掩掩的。房子家具都现成,由你挑,由你拣。我说一个不字,就算我这嫂子不是人!……”
黑暗中,我吃惊地瞪着眼。怎么也没想到姐姐说话会这么泼辣,这么强硬,这么一点儿不讲方式!好像这不是她的小叔子,而是她的小儿子。
老三走的时候,已经很晚很晚了。静静的院子里,只有姐姐那刺啦刺啦的纳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