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2(3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语言专题练习.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杜甫诗歌训练.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陶渊明诗歌训练.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语言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语言专题
一、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小孤山
作者:谢枋得 (宋)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地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境内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题: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的“孤”字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夜归
周密 (宋)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题: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诗歌专题训练---杜甫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因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表达了时光流逝、桑榆晚景的感伤,都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第七句中“白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白发苍苍的老人:“庭树”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眄庭柯以怡颜”。
2.赏析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郊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从碧鸡坊出发,返回西郊草堂,平
……
诗歌专题训练----陶渊明诗歌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斜阳从西山沉落,素月从东岭升起,皎洁的月光遍洒万里清辉,光明澄澈,浩荡广阔。
B.夏去秋来,季节变换,凉风袭来,寒气入户,因时节变换和黑夜漫长,诗人难以入眠。
C.长夜漫漫,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却无人应和,只能举杯对孤影,形影相吊,借酒浇愁。
D.从中夜的寒意袭人,到长夜的难以入眠,甚至到天亮都心绪不宁,志士悲怀,隽永深沉。
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哪些悲凄之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