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1 10:08: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02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1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ㅤㅤ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ㅤ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ㅤㅤ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ㅤㅤ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ㅤㅤ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学者关注到“附近”这一概念在城镇化发展、城市基层治理、社区营造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ㅤㅤ最早提出“附近”概念的人类学家项飙指出,“附近”是不同立场和背景的人们在生活常态下频繁相遇、构成联结的生活空间。在现代社会里,当人们普遍以个体原子化的状态生活,对日常的相遇和对话不再关心或无感,会导致“附近”的消失,连带消失的,是基层共同体原本应有的活力和凝聚力。
  ㅤㅤ“附近”拥有空间性、社会性和情感性三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乡土社会”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彼此来往较少,各自保持着相对孤立的社会圈子。
  B.因地域的限制而成为“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C.人们因为重视规矩、礼俗、法律等的保障而得到自由。
  D.人们彼此信任,因为约定俗成,也因为对契约的重视。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附近”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助于解决城市基层治理等领域问题的社会学专业术语。
  B.同一小区或单位、彼此熟悉的人们身处其中的物理空间。
  C.人们频繁相遇的日常生活空间,如水果店、小区广场等。
  D.可成为不同背景的人加强情感联结、消解陌生感的纽带。
  (3)针对材料二画线句所述事宜,如果请你为基层政府出谋划策,以下建议针对性不强的一项是     
  A.社区成立居家养老驿站,提供医疗、就餐、保洁、买菜、精神关爱等上门服务。
  B.街镇建立服务驿站,配备微波炉、饮水机、充电宝等,为外卖骑手等提供便利。
  C.打造“小哥驿站”,引导快递小哥发挥“上门入户”优势,化身社情民意“信息员”。
  D.鼓励外来务工者视频直播,收获点赞、打赏,在虚拟空间连接、融入城市生活。
  (4)材料一最后,作者说到:“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真的格格不入吗?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回答。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节选),完成问题。
  ㅤㅤ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1】,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