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四)(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8 15:37: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640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体美学这一名称是由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率先提出的。舒氏尝试性地给身体美学下了一个暂时性定义:身体美学就是对一个人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
  盛行西方的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身体美学立足于以身体来反对意识美学的独白,对意识美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囿于意识美学沉重的历史传统,西方身体美学不仅具有各执一端、见仁见智的特点,而且其更多地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中国美学非常重视身体践履,注重身体力行,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美学就是直接从身体出发的美学。笔者以为,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以“意识—概念—宇宙”为思维模式的意识美学的话,那么中国美学则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
  在中国美学看来,意识美学以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的对象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和失去时间维度的僵化之物,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认识论的致思进路采取了存而不论态度,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和对美的本质的追寻,直抵事物本身,从而达到“身与物接而境生,身与事接而情生”的审美境界,使得外在生机盎然的感性事物灿烂呈现,而这种呈现不仅仅是自然的感性体现,更是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很多审美范畴,譬如文论中的形神、气韵、风骨、肌肤、血肉、眉目、皮毛、肥瘦、刚柔等等,其直接就是身体的写照。
  中国古代美学还体现在“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的两性关系的对话中。正是基于两性对话的身体美学使我们看到中国美学没有西方美学决然的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互补。而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强调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高下相形”等无一不是两性对话在文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再者,这种两性的对话还体现在“和”这一中国美学审美范畴里,这种“和实生物”,既是两性对话的体现,又是一种“亲密的差异”,这一既本体化又两性化的身体既体现在“嘉会寄诗以亲”(钟嵘)的人我之“和”,又体现在“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的物我之“和”,还体现在“大乐与天地同”的宇宙之“和”。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个族类化的过程。这一族类化的思想来源于《周易》的“君子以族类辨物”“万物睽而其事类”的古老思想中。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虽然是对个别殊象的描绘,但是通过殊象却通达了一般和典型的共象,从而使作品既是原发生命机制的“互文之象”,又是在“族类之理”主旋律下作家生命的绵延变奏。正是在此意义上古人讲“诗人感物,联类无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此外,这一族类化思想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核心审美范畴“意境”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因为意境虽然是作者的应时应景之作,却因其将人类的古与今、瞬间与永恒相互沟通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曹丕称文学艺术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不朽之盛事,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尼采也把文学艺术看作“形而上学的慰藉”。
  总而言之,从“身体——两性——族类”这一思维模式出发,让我们别具慧眼地看到了中国美学特异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也为我们实现中国美学的返本开新提供了新的阐释视野,并从中可能昭示出身体美学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摘编自张再林《西方和中国的身体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体美学就是把人的身体作为审美欣赏及自我塑造的场所,研究其经验和作用。
  B.意识美学强调用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使审美活动变得毫无生气。
  C.西方身体美学建立在对意识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更多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
  D.中国古典美学注重身体感受,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的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比较中国身体美学与西方身体美学的差异,阐述了中西方身体美学的优点和不足。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一段领起全文,而后从四段并列展开,最后归结全文。
  C.第5段段首亮明本段分论点,再从“典型”和“意境”两方面展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中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虚实相生”“君子以族类辨物”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身体美学是由美国美学家提出的,但作为美学概念,身体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里就出现了,这是中国美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B.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窒息了美学的生机。将美学讨论转向身体本身,是美学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C.中国古人用形神、气韵、风骨等概念品评文学作品,这种“身体写照”的阐述方式使我们领略文学艺术的生命象征功能。
  D.中国古代美学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这一美学界定可以为中国美学返本开新提供新的阐释视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