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5 13:20: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25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班级开展“探访北京地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结成了历史、艺术、文学等小组参加本次活动,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1.历史小组撰写了研究报告的“北京地铁溯源”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共4分)
  1965年7月1日,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工建设,其线路沿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guàn( )穿北京市区,设有从苹果园到北京站共17座车站,全长23.6公里。该工程于1969年10月建成通车,1971年1月15日开始试运营,被称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81年9月15日,一期工程正式对外运营。此后,该线路沿长安街部分自南礼士路站逐步向东延伸,最终于2000年6月28日开通至四惠东站,成为了今天的地铁1号线。北京第二条地铁始建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形,这就是北京地铁二期工程。1987年12月28日,该工程和原地铁一期的长椿街至北京站区间重组成环线,即今天的地铁2号线。北京地铁一期和二期工程从① 、② 、③ 到车辆制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都是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完成的。此后,北京市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相继修建了多条地铁线路。而今,北京地铁已走过50余年的发展历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未来,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呈现出高速度增长、高密度聚集、高强度使用的特点,将更为快jié( )方便地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促进首都的绿色低碳发展。
  (1)对于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倒U字形”此处的意思是“上下倒转的U字形”,“倒”应读“dào”。
  B.“更生”本意是重新得到生命,这里指兴建事业,“更”应读“gèng”。
  C.“guàn穿”在此处的意思是“穿过;连通”,应写成“贯穿”。
  D.“快jié”在此处的意思是“快;敏捷”,应写作“快捷”。
  (2)依次填入第一段画线处的三个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施工 ②设计 ③选线 B.①选线 ②施工 ③设计
  C.①选线 ②设计 ③施工 D.①设计 ②施工 ③选线
  2. 艺术小组撰写了研究报告的“探究地铁公共艺术”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共5分)
  作为一个每天有数十万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地铁站(  )是一个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服务设施,( )是一个能彰显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空间。
  20世纪80年代,北京地铁2号线首次在车站内设置壁画,开创了国内地铁公共艺术设置的先河。后来,北京地铁4号线开始根据各车站的特点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比如:【甲】圆明园站以大水法残垣和圆明园四十景正楷题记为元素,设计了大型浮雕文化墙,突显其背后如雷贯耳的思考;【乙】西四站以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的街景为元素,设计了主题为“京华旧梦”的壁画,其民俗气息与西四地区的老北京闹市氛围相得益彰。置身其间,我们仿佛感到,【丙】圆明园站的文化墙在诉说着历史沧桑,西四站的壁画在讲述着民俗故事。2012年,北京市统筹协调地铁公共艺术建设,整合各条线路的每一车站特色,形成了各条线路的独特主题,例如6号线一期为“京华映像”,8号线二期南段为“中轴印象”。自此,“一条线路一个主题”的特色延续至今。
  总之,地铁中的公共艺术既融合了北京古都的历史文化,又兼顾了城市发展需要。【丁】地铁车站已经成为了服务百姓、展示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艺术之窗。
  (1)根据文意,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无论……都…… B.只有……才……
  C.不仅……还…… D.假如……就……
  (2)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成语或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3)整理报告的同学看到上述文段,不禁感慨:“我曾在地铁圆明园站看到大型浮雕文化墙,一下就想起了法国作家________(人名)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批判。”(1分)
  3. 文学小组撰写了研究报告的“探秘地铁站名”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共4分)
  地铁车站的命名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北京地铁车站的命名既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同时又注重突显北京的地域特色,比如一些站名就是以老北京地名命名的。有些地名听起来不够文雅,如公主坟、白堆子、泥洼、土桥等,但体现着老北京特色,是一种历史记忆,用来做站名可彰显深沉的人文情怀。在这方面,《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一书给我们的探究带来很大帮助。《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城市地铁站名文化的著作,其编写的主要难度在于文史资料的阅览检索量巨大,站名来源的实地寻访考据工作繁重,以及相关资料的采集整理工作庞杂。为探寻北京地铁站名的历史渊源,十余年来,作者呕心沥血,遍赏车站周边景观,查阅了大量文史书刊,广泛采录资料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与整合,逐一攻破难关,最终编写成书。
  (1)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结合语境进行修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就此编写了对联。依次填入对联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显特色,①    , ②留存京城记忆
  下联:创先河,编写苦,著作助力③   
  A.①老地名 ②地铁 ③人文探究
  B.①老地名 ②站名 ③掌故探索
  C.①情怀深 ②地铁 ③掌故探索
  D.①情怀深 ②站名 ③人文探究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默写。(共6分)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1分)
  5.浮光跃金,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分)
  6.离情别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王湾的“乡书何处达?①_________”,是对家人的思念;李白的“②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朋友的牵挂;而苏东坡的“③,④_________”,则是对中秋佳节希望团聚的人们的美好祝愿。(4分)
  (二)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7-8题。(共6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