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选材特点
- 资源简介:
约9700字。
散文专题训练——选材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梁晓声
①无窗,不能说是房子,或屋子。
②窗是一个象形汉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③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会令主人感觉差劲。当我们强调屋之清洁时,脑区的第一反应是“窗明”。这一反应,体现着人性对事物要项的本能重视。
④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在北方,不论城市里还是农村里的人家,不论穷还是富,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封条,擦窗子。如果哪一户人家竟没那么做,肯定是不正常的。别人往往会议论——瞧那户人家,懒成啥样了?窗子脏一冬天了都不擦一擦!或——唉,那家人愁得连窗子都没心思擦了!而在南方,勤劳的人家,其窗更是一年四季经常要擦的。
⑤黑夜过去了,白天开始了,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抵是拉开窗帘。在气象预告方式不快捷也不够准确的年代,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一种心理本能——要亲眼看一看天气如何?倘又是一个好天气,人的心境会为之一悦。
⑥宅屋有窗,不仅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望。古今中外,人们建房购房时,对窗的朝向是极在乎的。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
⑦“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
⑧“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
⑨“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⑩人都是在户内和户外交替生活着的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的动物。乃因谁也不愿在户内度过一生。故窗是人性的一种高级需要。人心情好时,会身不由己地站在窗前望向外边。心情不好时,尤其会那样。人冥想时喜欢望向窗外,忧思时也喜欢望向窗外。连无所事事心静如水时,都喜欢傻呆呆地坐在窗前望向外边。
一言以蔽之,人眼那么喜欢望窗外。何以?窗外有“外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部分由“窗”而引出“窗外”,简洁自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构思颇为巧妙。
B.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运用排比,层层递进,表现了对人而言外面世界的宽广与精彩。
C.文章最后两句运用设问,回答了“眼为什么望向窗外”的问题,抒发的感情更强烈,引发读者思考。
D.文中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将生活中关于窗子的感性叙述与对“窗子”之于人的重要性的理性分析有机融合,耐人寻味。
2.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在选材方面匠心独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突出特点及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娘
孙 荪
我这是第二次来新县访问许世友故居了。
两次来这里,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使我必得记下许世友将军的一种情感经历才能心安。
这是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上将许世友回到阔别了20年的家乡新县。当时的农村通讯设施很差,许世友不让县里通知家人,带着警卫员径直奔向离县城几十公里的山村许家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