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巧合
- 资源简介:
约9880字。
小说专题训练——巧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只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在祖武面前。
“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
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
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厅倒后林冲探身摸火盆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手法,往往会对作品产生特殊的作用。请指出本文设置的巧合并分别概括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79年的鸡
邢庆杰
故事发生在1979年的春天。
一大早,吴二嫂就到处找那只棕黄色的老母鸡。可是,她找遍了院里院外,房前屋后,也没见到这只鸡的影子。
吴二嫂一个多月没见到这只老母鸡下蛋了,每次见了它就骂“宰了你这不着调的玩意儿”,难道它听得懂,跑了?今儿是城里大集,吴二嫂早就打好了谱,今天一早就把这只鸡抓了,拎到集上换成钱,给男人抓药。男人病了五六天了,村里的先生也开好了药方,一直没钱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