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30680字。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_______》)
(3)2022 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展现太空视角下所见的浩瀚之景。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犹)
(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重点字:扪)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重点字:俯、察)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2. 按要求选择。(5分)
(1)以下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之前设定的阅读“预期”,请依据你的阅读经验 判断,不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 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文化特性。
B. 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中观察社会的途径方法。
C. 探究中国基层社会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D. 解决家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家庭既是传统伦理由以产生的土壤,又是传统伦理得以实践的核心机制。在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氏族母体孕育的血缘纽带一直藕断丝连、绵延不绝地贯穿在传统社会中,并取得自己的肯定性形式 “家庭”“家族”“宗族”。中国就不像西方诸民族那样从家庭到私产再到国家,而是从家庭到宗族再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就成为所谓社稷。
①但氏族关系始终没有彻底摧毁
②原始社会的结构一直没有遇到足够的冲突得以转换
③原始文明虽然逐渐萎缩
④血缘纽带始终没有碰到突发的机遇得以中断
⑤社会形态也在不断交替
A.④⑤②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③①④⑤ D.④②①③⑤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①文艺对现实负责,并非其本身定义下的必然使命,如果它必须负责,其责任也纯然是一个 自然、自由的抉择,而非隶属于任何与它无关的理念。文艺创造仅仅是心灵世界真实再现,它可以拥有现实的影子,也可以没有,或者仅仅是对现实极模糊或远距离的把握。文艺并不承担批判、责备或赞美的使命,一句话:文艺无立场。比如荷马史诗,你能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