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270字。
长春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网文界约定俗成把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依据两个标志性事件: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于1998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当时颇有影响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诞生于1998年。这种以文学络文学起始年的观点,可称作“事件起源说”。
新近出现的另一种观点可称作“论坛起源说”。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
如果我们承认网络文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选择“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我们将会得到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结论--中国的(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的美国,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这个“网生起源说”是否更具历史真实性与逻辑合理性呢?
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创刊号上发布的《太阳纵队传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汉语网络原创散文,该刊物发表了很多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均出现在“榕树下”和“金庸客栈”之前,也比《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要早好几年!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网络原创的文学作品,只要是用汉语(海外称“华文”)表达,并且是刊发于汉语网络平台(无论它是网刊、网站、论坛或个人主页),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来说,计较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当我们回湖中国网络文学“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生长线时,以“网生起源说”来锚定它的起点,当然不只是为了厘清一个事实,或者执意将生辰前置而为网络文学争得某种荣光,而是为了找准历史原点,知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廓清这一文学的正根和主线,以历史自觉而明史鉴今,让未来的网络文学发展行稳致远。
(摘编自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文艺报》,2021年2月26日)
材料二:欧阳发权“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网生起源说”,必须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是“生于北美”的网络文学,并不是那个“成于本上并走向世界”的网络文学。其二是若将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定为1991年在美国诞生的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那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出现了如此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生态,而引领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坛起源说”认为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中的“演进的链条”起始点正是金庸客栈。
B.《太阳纵队传说》标注有“转载自《今天问》文学杂志1990年第2期”,这说明其创作仍是传统文络仅是一个新的便捷的传播渠道。
C.按照“网生起源说”、“现象说”、“多源头”说,中国网络文学源头产生于“北美”,这没有学术争议,只是不能解释欧美网络文学工业存在的现象。
D.以“北美留学生邮件和论坛+少君”的内容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溯源,暗含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起源说”和“多源头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网生起源说”来锚定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能知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网络文学发展就能行稳致远。
B.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走向世界,靠的是经受国际流行文艺洗礼,“生于本土也成于本土”的作品,这就是中国网络文学源头在中国的原因。
C.如果从“中国网络文学是多源头”的角度对中国网络文学溯源的话,源头是北美留学生邮件,廓清这一文学正根,关乎中华文明的定位。
D.探究中国网络文学缘起,回溯中国网络文学生长线,目的是把握网络文学自身特点,提高中国文学位置和价值。
3.结合材料三,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现象说”观点的一项是(3分)()
A.1995年8月中国大陆出现了BBS“水木清华”和1996年8月新浪旗下的“金庸客栈”。
B.1997年8月,罗森开始连载网络长篇小说《风姿物语》,但其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现象级作品。
C.1998年,蔡智恒在BBS上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品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并为众多网络写手效仿。
D.2008年,《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与中文在线旗下17K小说网联手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
4.简析材料一的论证脉络。(4分)
5.材料二反驳了材料一的哪些论断?并相应又提出了怎样的论断?(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鸭的喜剧
林海音
“好,被我发现了!”
尖而高的声音从厨房窗外发出来,说话的是我们那长睫毛的老三。俗话说得好:“大的傻,二的乖,三的歪”,她总比别人名堂多。
这一声尖叫有了反应,睡懒觉的老大,吃点心的老二,连那摇摇学步的老四,都奔向厨房去了。正在洗脸的我,也不由得向窗外伸一伸头,只见四个脑袋扎成一堆,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