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4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②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摘编自2022年7月7日《人民日报》,蔡文成《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①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②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凡画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立足自身、薪火相传,又汲取外来、面向未来,才能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守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B.《小蝌蚪找妈妈》形象地诠释了画家谢赫“气韵生动”的观点,体现了传统美学对中国动画的深远影响。
C.《舞千年》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重现古人生活图景,节目的感染力大大提升。
D. 文化类节目可以通过精准的圈层定位、挖掘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设置互动活动等策略来实现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中动画电影塑造典型形象的做法,有力地印证了材料一中关于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阐述。
B.近年来孙悟空、哪吒的形象被赋于新的内涵,是对高层次审美意象的追求,更是对科技进步的有力促进。
C.央视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先贤自述、经典内容再现、跨时空对话有机结合,可谓叙事视角多元。
D.文化类节目如果过度追求趣味性、高流量,就可能会消解文化的深度和意蕴,难以坚守传统文化的根脉。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著名画家张仃设计的哪吒造型,既具“神”的超凡脱俗气质,又有“人”的生活气息,形神兼备。
B.《新神榜:杨戬》中二郎神杨戬,一反所向披靡、震天撼地的英勇神将形象,随着故事的进展,奋起抗争,显示向真向善的追求。
C.《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融通了时代元素与创作理念,塑造出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强化了经典原型充满战斗意志的特征,又具新意。
D.《白蛇:缘起》在借鉴经典神话原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讲述许仙与白蛇的前世传奇,传达出现实中“亲、友、爱”的价值观念。
4.论证的严密性是论述类文本最基本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5. 习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代文化产品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老街沧桑
徐贵祥
⑴小时候,我认为老街是一座城市,至少曾经是一座城市,再至少将来也会是一座城市。
⑵老街坐落在皖西中部丘陵的一个高台子上,基本上呈“F”形,三条大街构成了老街的全部。我姥姥家住在老街的中心,不偏不倚正好在下面那一短横和一竖的交界处。
⑶姥姥家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