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素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700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
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过程与方法:
“四子侍坐”一篇较之《论语》里的其他篇章已属较长的一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仍属于短小的文言文。如何把这篇短文读长,在这个师生论志的小片段里对五人之志做一个梳理和探究,在“理想”这个重大的人生议题上与今日的青年读者们产生思想碰撞,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不远当下,“子曰”仍可予人启迪,是我上这一课的小小愿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2.介绍背景
《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只语。唯《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当然,我们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觞。。
3.【有关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
俟sì 莫mù 甫fǔ 哂shěn 相xiàng
铿kēng 沂 yí 喟kuì 雩yú 冠guàn
2.理解基本意思: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