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9130字。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没办法) B.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C.意与日去(去掉) D.将复何及(来得及)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本文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功名”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
D.结尾诸葛亮又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非学无以广才( )
⑵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⑶意与日去(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认为成才要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立志,因为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B.选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C.“遂成枯落”一句中的“遂”字,写出随着时光飞逝,年轻时的梦想也将成为泡影,人生终将一无所成。
D.文章结尾以反问句式收束,再次强调君子要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儿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暇甚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B.作者通过“复投之”“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的一种退让和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