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ppt38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x, pptx
  • 资源大小: 9.6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0 17:08:3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45张,学案约3420字。

  课题: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概括并鉴赏文中的五幅秋景图,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分析并鉴赏文章中的衬托和对比手法,学习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4.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
  【自学指导】
  一、作者简介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二、写作背景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幼年失父,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留学日本,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他曾经被日本人辱骂为“东亚病夫”。回国后的郁达夫积极参加左翼文艺创作活动,但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被迫由上海迁居到杭州,过着无事可做的闲散安逸的生活。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三、题目解说
  本篇写于30年代。题目明确而深沉:“故都”指北平 。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因而笼罩了一种文化色彩,“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知识提炼】
  一、了解“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2.意境深邃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
  二、散文的分类
  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
  【知识理解】
  1、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2、在文章开篇,作者指出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南方秋天有什么特点?
  3、结尾段使用什么手法来体现南国秋天和北国秋天的不同?所选用的东西有什么特点?这些东西能够体现出秋天的什么特点?
  手法:
  黄酒VS白干
  稀饭VS馍馍
  鲈鱼VS大蟹
  黄犬VS骆驼
  3、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   -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