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9 15:25: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90字。

  探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内涵与精神
  教材分析
  这首诗出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第二首诗,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前一首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风格都非常雄壮昂扬。而改编之前的人教版的前一首是戴望舒的《雨巷》,后一篇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风格偏柔美婉约,由此可见,我们的编者想要读者感受到青春的阳刚之美。
  就《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课来说,它是一首“力”的赞歌,既是五四青年们的生命力、战斗力,也是 一个国家在觉醒之后的产生的爆发力与创造力,解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把个人置身于特殊时代下的大背景之中,感受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关系。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刚步入高一,而且因为视力障碍,生活体 验比较单一,知识面也比较狭窄,新编教材的诗歌都篇幅较长,阅读会有困难,有些篇目比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如果不结合背景,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所以讲解的时候结合五四 运动的时代背景,用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 和五四运动 中那种轰轰烈烈的战斗力和爆发力, 真切感受到作者对革命未来充满乐观的憧憬。
  另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初期新诗的代表,形式自由,情感比较直白,口号式的呼喊比较多,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这种喷薄的热情入脑入心,让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就比较重要,在我们民族的尊严甚至生存都受到了挑战的时候,就需要这种强有力的呼喊,去唤醒,去凝聚,去战斗。
  综上,本次片段教学的重点,一是把“力”这个抽象概念化为具体,二是探究" 力'的来源,永不磨灭的爱国精神决定我们民族有改天换地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教学目标
  1、以文为本:感知全诗内容,感受诗歌昂扬热烈的风格。
  2、以读为本:深入研读文本,自主品析”力“的内涵。
  3、以人为本:感受五四精神伟力,强化责任意识爱国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力”的内涵,强化责任意识和爱国信念。
  教学过程
  一、 导读知人:
  1.导入:
  文治者必有武备,意思是一个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必须统筹好武装力量,到了近代,毛主席又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由此可见“力”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首“力的赞歌”。(设计意图:引出课题解释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