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专练
- 资源简介:
约17450字。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题 专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 ① 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关城:潼关、函谷关。
【 1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先说“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 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 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如“树色催寒”中“催”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
D. 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
【 2 】 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 】 B
【 2 】 ①魏万赴京,分别之际,诗人满怀依依不舍之情。②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③长安是行乐之地,诗人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
【解析】
【 1 】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形象生动地”错误,“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意思是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是非常直白的描绘。故选B。
【 2 】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朝闻游子唱离歌”分析依依不舍之情;根据“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分析提醒魏万不要虚度岁月,饱含关爱之情;根据颔联和颈联的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诗人满含担忧之情。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