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要合理——论证方法的恰当丰富》学习任务单
- 资源简介:
约3510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论证要合理——论证方法的恰当丰富》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学会恰当地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合理充分。
【课前学习任务】
1.完成第五单元课文的学习,反复研读课文,学习几篇文章中恰当丰富的论证方法。
2.对于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何恰当使用论证方法”有自己感性、碎片化的思考和认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我的写作金点子”
1.整理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论证方法使用原则。
学习任务二:
“通过实践学习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1.对比下面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1)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许多有学问的人,因没有智慧,不懂得变通,最终一事无成。智慧也离不开学问,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方可。无学问的智慧,是空洞的,也不会是真的智慧。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
(2)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像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罗家伦《学问和智慧》)
2.小李同学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篇文章的提纲,也多次用了例证法,思考它还有什么改进提升的空间?
分论点一:好的环境,导引着人的选择与成长。(亮观点)
孟子小时候受家周边环境的影响,不专心学习。起初他家住在山麓坟地附近,看到送葬队伍出殡的情景,孟子就与小伙伴模仿他们的哭喊;家迁至集市旁时,他又学起大人做生意的样子;最后孟母带着儿子迁至学馆旁定居,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边,深入人心。渐渐地他选择专注读书,成年后终写出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巨著《孟子》。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博览群书、乐于交友。吕公著在其身旁,耳濡目染了永叔的做事态度和写作时投入的情感,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写作水平迅速提高。(叙事例)这两则故事表明了环境对人选择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好的环境会激励人渴望成功,引导人做出正确的抉择,好的环境还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加速成长。我们怀揣怎样的梦想,想成为怎样的人,追求怎样的人生,就去选择和创造怎样的环境。(析材料)
3.修改小李同学分论点一的片段。下面是小李所在小组同学帮助她修改完成的片段。
分论点一:好的环境,导引着人的选择与成长。(亮观点)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初识敦煌是因为一次毕业实习,为一次免费的敦煌旅游。可当身处西域文明的中心,看着栩栩如生、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时,她既满足又震撼。在阅读了大量敦煌文献,接触了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