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三期中联考作文深度解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16 21:12: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60字。

  2022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高三期中联考作文深度解析
  作文题: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 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深度解析:
  这道题出得很有水准,笔者将其归结为“涟漪效应”类的题目,从韩寒《后会无期》的电影台词出发,引发了众声喧哗的效果,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但是题目并没有给出一个所谓绝对的答案,我们为何过不好人生?题目没有直接点明立意点,而是给足了考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相较于某些程式化的作文题,这道题更充分地考察了考生的思辨思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这道题不同观点间的分歧与同一性进行分析。
  第一个观点: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
  这个观点将“没能过好人生”的原因归结于个体的主观理解,实则是将所谓“道理”置之于无上的高度,即“道理没错,有错的是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逻辑。正如高中政治哲学书中所说,由于个体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看法,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这个命题实则是将所谓“道理”升格为“真理”,将个体的认知限定在真理的范畴之内,实际上犯下了“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所谓“道理”并非一定是“真理”,比如“细节决定成败”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者看似是二元对立的,将任何一者升格为“真理”都是对另一者正确性的否定。因此,所谓“道理”实际上都是具有条件性的,并不一定是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够,更可能是这种“条件性”导致了话语意识形态的“多义性”,而正是这种“多义性”决定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真理”的发展是从相对状态走向绝对状态的过程,如果真理尚处于“相对”状态,它就不能时时刻刻左右我们的人生,否则就会犯下“本本主义”的错误。
  同时,换个角度考虑,这个观点也就暗指了个体认识道理的等级高低问题。对某一道理的认识总会存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等不同的层次。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