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湖南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作文“过滤现象”导写及范文
- 资源简介:
约4890字。
2022秋湖南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作文“过滤现象”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化学上有一种过滤的现象,将液体、气体等物体通过某些方式,除去杂质,变得纯净。但如果过滤不当,也可能会失去原物质的本性特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
(1)材料解读。
所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是指出了化学中的一种过滤现象,第二句话是指过滤失当带来的影响。写作时既要注意第一句话的内容,也不能忽视第二句话的内容。但两者之间是否可能平均使用笔墨,又值得考虑。
应该说材料的第一句话是整个材料的重点,审题立意应着重思考第一句话给我们的启示,然后用简略的笔墨说明第二句话对前句话的影响。
前一句话关键词是“过滤”,后面的文字是以“过滤”的解释,其中“液体、气体等”是指“过滤”的对象,“某种方法”概要指出“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而“除去杂质,变得纯净”则是指“过滤”的结果。而“但”字句则指出“过滤”不当所造成的影响。
在具体立意的过程中我们应将“液体、气体等“赋予新的内涵,将”某种方法”具体揭示出来,再指出在这种方法下所取得的结果。
“过滤”是关键词,可由此从分离、筛选、净化等生发思考,阐释其含意;也可以把“过滤”引喻为提炼,并从此含义上去引申拓展,生发议论。由“通过某些方式”“过滤不当”可知,存在“方式、方法与结果”的关系。“变得纯净”“失去本性特质”,说明了过滤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写作时不能只顾其一,应两者结合。
(2)指令分析。“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有两个层面。一是“启示意义”,要求从对上述“化学过滤”现象作深入思考,即由浅入深、以事见理;由化学的过滤联想拓展到其他领域的“过滤”现象,即由此及彼,如联想到经典代读、文化传承、制度的嬗变等。二是“我们”,交代了写作主体,不做刻意要求,若考生能有“作者意识”,会更切合题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