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5(3份)
- 资源简介:
约8720+8480+8000字。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文言知识篇
文言实词
1、殆
【字形分析】
“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
【词义推导】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危险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了解自己,了解对手,那么打一百场仗也不会危险了。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2)副词
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佑吧。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
【教材例句】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________ 《孙子兵法》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________ 《六国论》
(3)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论语》
【练习答案】
(1)危险 (2)近于,几乎 (3)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成语助记】
百战不殆: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
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车殆马烦:意思是形容旅途劳顿。
知止不殆: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殆无虚日: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迁移练习】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 ),物件殆( )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 )有神助,后重修之。
【练习答案】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高考链接】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文言知识篇
文言实词
1、辞
【字形分析】
“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词义推导】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供词,口供
听其狱讼,察其辞 (《周礼 乡土》)
――听他呈堂证供 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
②言辞,文辞
皆好辞以赋见称
――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
③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
《楚辞》《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文话化知识篇
文学流派(一)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屈宋】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
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