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乡村文化.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电影强国.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父母教育.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学会吃苦.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导向:勇行前路.docx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电影强国
编者按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也是文化和思想的荟萃。让更多人走近电影、享受电影、了解电影、发展电影,电影行业的繁荣近在咫尺,电影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时文选粹
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新高度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场以“奋进新征程:光影不息•燃梦未来”为主题的电影强国论坛受到关注。业内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中国电影发展成就,在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锋中探讨电影产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为激励电影人坚守初心、坚定信心、合力同心,助力电影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持续繁荣,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率先实现全数字化放映,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以今年暑期档为例,现实题材片、科幻片、爱情片、动画片……10余部多类型影片相继上映,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观影选择。截至8月13日,我国
……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父母教育
编者按
“双减”政策实施1年多来,不少地方着力做好减负增效的“加减法”。进一步提升“双减”效果,需要多元共治、家校同行。办好家长学校,将家长增加的学习时间,转化为家校合作的省时省力,是需要做好的另一个“加减法”。期待各地不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推动教育观念的革新,结出育人实践的硕果。
时文选粹
让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
西安市确定15个社区为首批社区家长学校示范基地;北京海淀成立区级家长学校,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一些教培机构从培训孩子转行培训家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推动建立家长学校,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
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今年4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此后,河南、江苏等省份也相继出台指导意见,对家长学校办学率、覆盖率做出明确规定。家长学校,正
……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乡村文化
编者按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振广大农民精神面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时文选粹
塑形、铸魂,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振广大农民精神面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富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文化在城市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
……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学会吃苦
编者按
没有风浪,算什么大海,没有痛苦,算什么人生!苦难虽然不受欢迎,但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注定是平庸的。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无不是饱经磨难,历经坎坷。屈原遭贬黜流落江畔而赋《离骚》,司马迁忍受腐刑而著《史记》,苏武被扣留匈奴19年不辱使命荣归汉廷,杜甫身处乱世流落江湖而成就一代“诗圣”称号,更有韩愈、范仲淹、欧阳修幼年丧父发愤苦读终成文坛政坛的风云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历苦难虽然不一定有所成就,但有所成就必定经历苦难。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中,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苦难,我们应该随时做好迎接苦难的准备。
时文选粹
苦是人生的补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①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
……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勇行前路
编者按
鲁迅先生《故乡》中有句名言“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不容置疑。但是世间的路有宽阔平坦,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坎坷,山重水复,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什么人选择什么路。“道不同,不相为谋。”道路和行路人有着相互影响的密切的关系,“夷以近,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路也在塑造人、磨砺人考验人,“路遥知马力。”此言极是。
时文选粹
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题目即论点,运用拟人手法增加陌生化。)
①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日常用语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