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修辞手法
- 资源简介:
约10710字。
语言运用:修辞手法
★ 教学目标
1.了解修辞手法考点;
2.真题剖析命题特点;
3.梳理总结解题规律;
4.对应考点训练提升。
一.考 点 分 析
考点解读
往年高考对“修辞手法”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还有在文学类文本和古诗鉴赏当中也常以“表现手法”的方式出现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这两年高考题在语言运用题中,出现了对修辞手法的单独命题,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结构和效果,考查进一步细化。
考查方式: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3-5分。
命题的范围
《考试说明》明确了要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9种修辞手法。
考查规律
“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修辞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
二.真 题 回 望
来源1:2021年新高考卷Ⅰ: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从语言、节奏、感染力等角度分析。
来源2:2022年新高考卷Ⅰ: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