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100字。
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遒劲(jìn) 喧嚣(xiāo) B. 顾忌(jì) 娴熟(xián)
C. 嶙峋(xún) 辟邪(bì ) D. 洗涤(dí) 不辍(chuò)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B. 遥无信息 一丝不苟
C.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D.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3. 不含有夸张修辞的诗句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 选择: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 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文中“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反语 C. 拟人 D. 借代
(2)在原文横线上依次添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 )
①坦荡如砥 ②妙手偶得 ③潜滋暗长 ④无边无垠
A. ②④③①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②④③
(3)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 )
A. 表示特定称谓 B. 表示否定
C.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D. 表示强调或着重指出
5. 选择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 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 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项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 永不改变的信条。
(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 法国 儒勒??凡尔纳 B. 法国 法布尔
C. 英国 迪福 D. 丹麦 安徒生
(2)横线上应填写的一种昆虫的名字是( )
A. 蝉 B. 蜘蛛 C. 螳螂 D. 切叶蜂
(3)下面针对短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段话把小昆虫当作人来写,用词精当,在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小昆虫捕食时的快狠准仿佛在纸上呼之欲出。
B. 此段描写不仅体现了微小昆虫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微小昆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C. 这段话虽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但用语不幽默风趣,也没有展开联想。
D. 此段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7. 古诗文默写。
(1)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九万里风鹏正举,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孟子>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概况了大丈夫的操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4)杜甫《春望》中,由春天的开花、鸟鸣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