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6410字。
第三单元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重难点:
一、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三、补充资料
古今异义
与其所以失之者文库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今义:原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
一词多义
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
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