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叙事有波澜讲义
- 资源简介:
约17780字。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叙事有波澜 讲义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不佩服这位诗人语出惊人的杰出文才了。假如他一连四句都是“大福大贵”的吉利话,那么,这首祝寿诗就不会这么强烈地牵动听者的感情了。
这种叙述有变化、形式不单调的做法被称为掀起波澜。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风平浪静与波涌浪翻的水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那么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知识梳理】
1.解读波澜
“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要说江河上的波澜,大家都很熟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景象十分壮观,我们借用“波澜”这个词,是想说明写文章要富有变化,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要太单调。
2.为什么要兴波澜
(1)客观原因: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阅读心理:“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兴波澜的技巧
阅读文章如欣赏名山,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一言以蔽之,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
常用方法: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在情节结束处异峰突起,出人意料。使情节顿生波澜,令读者回味无穷。
好朋友
(美国)马克•吐温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便对他说:“唉,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嘛,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好朋友说,也许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我发现我正处于热恋之中。”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懈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我应该跟谁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