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黄南民族班)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920字。
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完成下面1-6题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__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无所有 闻名于世 不堪卒读 莫名其妙
B. 家徒四壁 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
C. 家徒四壁 闻名遐迩 不堪卒读 神乎其神
D. 一无所有 闻名遐迩 不忍卒读 神乎其神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 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C. 《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 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此处语意指“曹雪芹过起了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的生活”,故填“家徒四壁”,较之“一无所有”更形象生动,且“一无所有”过于绝对;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由语境“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分析可知,此处语意指“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故应填“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褒义词。“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贬义词。根据语境“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可知,此处语意强调“悲惨动人”,故应填“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神乎其神”,神秘奇妙到了极点。此处语意强调使人感到奇怪和不明白,故应填“莫名其妙”。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语境重点是说“曹雪芹”这个人物,所以所填内容应照应上文,先说作者的情况,而AC均以“《红楼梦》”这部作品为陈述重点,由此排除AC;
B.以“人们”为主语,话题转换,衔接不紧,排除。
D.“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中的“其”恰好指代上文“曹雪芹”,衔接紧密。
故选D。
3.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归园田居》都是古体诗。
B. 词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