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细读精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19 15:29: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30字。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杜甫《登岳阳楼》 细读精讲
  教材原文
  登岳阳楼①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②,今上岳阳楼③。
  吴楚东南坼④,乾坤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⑦涕泗⑧流。
  作文讲记
  古往今来,登高似乎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触发人们的情思。无数文人墨客都曾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在此类作品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可谓与众不同,别有洞天。768年岁暮,诗人流离至湖南岳阳,登上闻名遐迩的岳阳楼,创作了此诗。与其他登高抒怀诗类似,《登岳阳楼》也描写了登高所见之景,即洞庭湖浩渺无际的壮观景象。但辽阔雄浑的意境与博大深沉的情感赋予了其独特之处,使其脱颖而出,成为“胸襟、气象,一等相称”(黄生《杜诗说》)的千古绝唱。
  诗歌首联工整对仗,开篇点题。虽只是对登岳阳楼的简单记叙,却在“昔闻”与“今上”一虚一实的结合间,体现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早闻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不凡,多年来一直心向往之,今日终于登上岳阳楼,得以一睹洞庭之风采。“昔闻”的铺垫让“今上”更显激动人心,诗人如愿以偿的感受不言而喻。然而,今日与昔时的不同,不仅在于诗人登上了岳阳楼,而更在于诗人自身境遇与国家时局的变化。耳闻洞庭盛名之“昔”时,国泰民安,诗人意气风发,希望登楼以游览胜景;而登临岳阳楼远眺之“今”时,却是国家动乱不休,民不聊生,诗人自己也漂泊无定,穷困潦倒。今昔的鲜明对照中,更多地蕴含着诗人面对今昔间的巨大落差,而不由生出的世事沧桑之感,可谓是悲慨万端。
  岳阳楼下临洞庭湖,登楼远望,浩渺湖景尽收眼底。诗歌的颔联即是对洞庭湖壮阔图景的生动描绘。历来都将此联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并提,视为咏洞庭的千古名句。“坼”与“浮”两个动词是该联的句眼所在,其动感饱满,形象地绘出了洞庭湖波浪振荡的情状,使杜诗笔下的洞庭湖仿若具有神奇而强大的力量,能够分裂吴楚、浮载天地,有力地凸显了洞庭湖的广阔无垠、气势磅礴。诗人以登楼观湖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夸张,艺术化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与雄奇,使诗歌颔联在营造出辽阔无比、气势雄浑的意境的同时又不失真实与自然。
  诗歌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怀,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的凄惨境遇,抒发了诗人飘零无依的孤苦之感。诗人登楼览眺广阔浩淼的洞庭湖,当视线不期然触及自己泊于湖边的一叶孤舟时,身世之感便不由自主涌上心头。思及自己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