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细读精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19 15:08: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920字。

  统编版(2019) 必修上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细读精讲
  教材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1
  【宋】苏轼
  大江2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乱石穿空5,惊涛拍6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雄姿英发8。羽扇纶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人生如梦13,一尊14还酹15江月。
  简要评述: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的赤鼻矶后创作的名篇。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深感年龄渐老,事业未就,郁结于心,于是通过歌颂古代英雄来感叹自己政治失意,借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建立伟大功勋的往事,抒发自己壮怀难酬的感慨。词中描写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象,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豪放的风格读来让人激昂奋发。具体说来:
  一、意象开阔,意境雄伟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直接地展现了长江的雄伟气势,意象开阔,下笔遒劲有力,气势非凡,意境恢宏,像一把锋利的剑,刺向历史的苍穹。那一幅幅历史的画卷,那一个个被冲走的英雄,这会又缓缓宕开浮现。
  在苍凉的语境中,苏轼与山川、河流、历史、英雄一起感受,一起沉淀。为此,苏轼运用了大量的动词,例如“穿、拍、卷”等,将沉淀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内心联系,那丰富的想象力对赤壁风光进行描写,将眼前的赤壁景象与历史中的赤壁景象联系起来,突出了赤壁风光的伟岸和周围自然风光的壮丽。
  另外,苏轼还大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是将作者视角中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融合在一起,借助夸张手法进行对比再现,充分展现出当时的历史人物的伟大,也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词作意象丰富,意境宽广,格调雄浑,气势豪放。
  二、景、史、情融为一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他将写景与怀古、抒情结合在一起,使豪放词作纵贯古今,豪迈壮阔,被誉为“古今绝唱”。
  全词苏轼想表现的人物是周瑜,但在没有写周瑜之前,先是用“千古风流人物”作切入口,然后用赤壁作为描写背景,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其雄伟壮丽的景象,紧接着再书写赤壁战役中的英雄故事。最后,苏轼聚焦于周瑜,抒发了苏轼自身对周瑜的认可与追崇,同时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苦遭贬谪的愁苦。
  全词同时运用衬托、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对自己积极入仕却事业坎坷表示不满。在词的最后,苏轼用“人生如梦”将读者从回忆拉回现实,将自己悲惨的命运遭遇与周瑜的年轻有为进行对比,充分突出了他自身的苦闷与忧愁,起到了一种回味悠长的作用。词作以“大江东去”开头,以“江上明月”结尾,融合了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