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朱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17 7:27: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750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朱熹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湲。
  【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处。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的思考。
  4.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请分析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①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②独自回。
  [注]①杖藜:拐杖,诗人时为手扶杖藜的老者。②柴荆:柴门。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事的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歌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
  B.诗歌首联的“惆怅”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具有总领全篇之效。
  C.“人似玉”“相思”表明,远方有个如玉的女子正折梅寄托对诗人的思念。
  D.尾联描写诗人的行为,“沉吟”体现满腹心思,“独自回”表现孤寂落寞。
  6.请对诗歌的颔联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